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除中:中医古证候名。除,消除、去除;中,指中气、胃气。除中是胃气败绝,残阳消谷的危证。一般见于大病久病重证,患者临终之前精神转爽,而突然求食,食后不久病情即迅速恶化而死亡。俗称“回光返照”。
《伤寒论》论及“除中”者有332、333两条原文。张仲景主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全身反应情况来辨别除中证。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伤寒久病,临床见发热六日,又出现厥冷九日,且伴有下利,此为热少厥多,阴盛阳衰之象。按此病机,患者当不能食,然而询之病人却反能食。分析能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为阴盛阳衰,胃气败绝,残阳消谷之除中恶兆;一为阳复阴退,胃气渐复之佳兆。
阳气恢复和除中证的预后截然不同,临床应如何鉴别呢?仲景在此介绍可用“食以索饼”法进行试探,并须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求食迫切,进食后突然发热,但随即热又消失,手足厥逆加深、神情躁扰不安,且全身迅速衰竭而不再食,此即胃气败绝,残阳消谷的除中证无疑,预后险恶。如果进食后不发暴热而仅有微热,且厥逆渐消而手足转温,食欲渐增,精神渐佳,此为胃气仍在而渐复,“有胃气则生”,阳复有望,故病有向愈之机。
333条“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此是伤寒兼里虚寒证,误用黄芩汤苦寒泄热更伤里阳而造成除中证。
总之,除中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多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病而极度衰竭之人,一向精神衰惫,不能进食或进食很少者,却突然精神好转,食欲亢奋,但在强求进食后不久即病情恶化或突然死亡。在此,张仲景提出通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全身反应情况来辨别除中(胃气败绝)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重视。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皆以四逆名方,其所治证候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三方所治疗的证候,虽然都是以四肢逆冷为主症的厥证,而皆以“四逆”名方。...

问答题

《伤寒论》中的厥证有哪些?分述其病机、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

参考答案:“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伤寒论》凡以手足逆冷为主症的疾患,即为厥证;...

问答题

《伤寒论》330条云“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而335条又云“厥应下之”,两条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330条提出“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335条又指出“厥应下之”。从字面...

问答题

如何辨少阴寒化证的预后?

参考答案: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是少阴寒化证寒化证的基本病机。故少阴寒化证寒化证的预后转归,皆以少阴阳气的存亡为转机。一般是有阳气则生...

问答题

《伤寒论》为什么把咽痛证归于少阴篇?少阴咽痛有哪些证型?各自的病机、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由于手少阴心经的支脉挟咽,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凡邪袭少阴,客于咽喉;或少阴水火不济,失于濡养,皆可致咽喉疼痛。故《...

问答题

《伤寒论》中少阴兼太阳表证有哪些证型?如何辨治?

参考答案:少阴兼太阳表证又称为“太少两感”证,这是《伤寒论》表里同病的重要病变类型。然太少两感证有轻重缓急...

问答题

真武汤证与猪苓汤证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在《伤寒论》少阴病篇,猪苓汤证与真武证皆属少阴病本证之水气内停,都可见小便不利,下利,咳嗽,呕吐或浮肿;皆用利水法治疗,...

问答题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证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黄连阿胶汤证、栀子豉汤证皆属热证,都可见热扰心神不安之心中烦,不得眠(卧),舌红,脉数等症;治疗都属清热法。但二证的病因...

问答题

《伤寒论》是如何辨治格阳证和戴阳证的?

参考答案:在《伤寒论》中,涉及格阳证和戴阳证者主要有314、315、317等原文。①格阳证:又称格阳于外证。原文317条&ldqu...

问答题

少阴寒化证具体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寒化证是少阴病的主要病变类型。多由少阴心肾阳气素虚而邪入少阴从阴化寒;或因他病(如三阳病,太阴病等)误治失治损伤少阴阳气...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