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少阴兼太阳表证又称为“太少两感”证,这是《伤寒论》表里同病的重要病变类型。然太少两感证有轻重缓急之异,治法亦有先里后表,表里同治之别。概括《伤寒论》太少两感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太少两感初病,表证较重者:见于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太少两感初得病时,表证较重、里阳虽虚而尚轻者,则当表里双解。予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助阳,发汗解表。
②太少两感病久,表里证较缓者:见于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太少两感,病程稍久,表证较缓,里阳虽虚但尚无明显里证者,仍应表里双解。予麻黄附子甘草汤温经助阳,微汗解表。
③太少两感,里证较重者:见于364条“下利清谷,不可攻”;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少阴里阳虚衰,复感外邪,而出现身体疼痛,下利清谷,或手足厥逆等症,则当先里后表。温里宜四逆汤,解表宜桂枝汤。
④太少两感证,曾服表里双解剂而不瘥者,是病势偏里,里虚较重,则当先温其里,宜用四逆汤。如原文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者,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都是阳虚外之表实证,属典型的太少两感证。论中尚有太阳病误治以后,损失里阳,表证不罢者,从病机来看,虽属阳虚兼表证,但一般不作太少两感证对待。例如20条阳虚兼表虚的桂枝加附子汤证。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真武汤证与猪苓汤证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在《伤寒论》少阴病篇,猪苓汤证与真武证皆属少阴病本证之水气内停,都可见小便不利,下利,咳嗽,呕吐或浮肿;皆用利水法治疗,...

问答题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证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黄连阿胶汤证、栀子豉汤证皆属热证,都可见热扰心神不安之心中烦,不得眠(卧),舌红,脉数等症;治疗都属清热法。但二证的病因...

问答题

《伤寒论》是如何辨治格阳证和戴阳证的?

参考答案:在《伤寒论》中,涉及格阳证和戴阳证者主要有314、315、317等原文。①格阳证:又称格阳于外证。原文317条&ldqu...

问答题

少阴寒化证具体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寒化证是少阴病的主要病变类型。多由少阴心肾阳气素虚而邪入少阴从阴化寒;或因他病(如三阳病,太阴病等)误治失治损伤少阴阳气...

问答题

少阴病的基本病机和脉证特点是什么?本证分哪些类型?分述其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及治禁。

参考答案:少阴病是六经病证发展过程中后期的危重阶段。其病位在里,以心肾虚衰,水火不交为基本病机;以脉微细,但欲寐为脉证特点。少阴为...

问答题

《伤寒论》中太阴兼太阳表证有哪些证型?如何辨治?

参考答案:《伤寒论》中太阴兼太阳表证者属表里同病,主要有以下三个证型:①太阴兼太阳而偏表者:原文276条“太阴病,脉浮...

问答题

如何理解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参考答案:“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后世医家概括阳明、太阴的生理病理特点后提出的论断,对于学习者正确理解阳明病、太阴病的病理特点,并...

问答题

太阴病的病机、典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太阴病是六经病证中期的虚寒证阶段,亦是邪气波及三阴的初始阶段。太阴病以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为基本病机,属中焦虚寒证。综合原...

问答题

太阴病的成因有哪些?其转归如何?

参考答案:太阴病的病因来路,概括起来有传经和直中两种途径。传经来者多因三阳病失治、误治,损伤脾阳发展而来。如太阳病、少阳病误用苦寒...

问答题

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两证皆以柴胡名方,在病机、证候、治法用药各方面皆有异同。辨析如下: ①共同点:大、小柴胡汤证皆以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