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伤寒论》中太阴兼太阳表证者属表里同病,主要有以下三个证型:
①太阴兼太阳而偏表者:原文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平素脾阳虚弱,具有纳差,脘腹胀满,便溏等里症;复感风寒后,又出现了恶风寒发热,头痛,汗出,脉浮等表证。此即太阴与太阳同病而病偏太阳。盖太阴病属里证,若以太阴病为主者,其脉当沉而缓弱;今脉反浮者,提示太阴里虚不甚,正气尚能达表抗邪,其病势向外,故以太阳表证为主。遵表里先后缓急治则,当以解表法治之,方宜桂枝汤。
②太阴兼太阳而偏里者:原文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太阳伤寒之初,当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今却又见心中悸而烦,则知此非单纯表证而兼有里证。在表证之初,未曾误治,却出现少阴心经里证,分析病机与素体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有关。盖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为外卫,心主为宫城。在少阴里虚的前提下,太阳表邪易于内陷,里虚邪扰,故致此证。此属表里同病而偏于里,故治疗不可攻表,当以治里为主。虽证见少阴心经,却宜建中补脾,益气血生化之源,以安内以攘外,方用小建中汤。
③太阴兼太阳而需表里双解者:原文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太阳病表证,法当发汗解表。医者失察,屡用苦寒攻下,是属误治。误下之后不仅表邪不除,而且损伤脾阳,而致此证。脾虚中寒,寒湿内盛,故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证仍在,故发热恶寒。外有表证之发热,里有虚寒之下利,故谓之“协热而利”。此乃表里同病,治宜表里双解,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加桂枝而成,人参汤亦即理中汤。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止利;桂枝既解肌祛风散表邪,又助干姜温阳散寒。此方虽属表里双解,但仍侧重于温脾散寒。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如何理解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参考答案:“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后世医家概括阳明、太阴的生理病理特点后提出的论断,对于学习者正确理解阳明病、太阴病的病理特点,并...

问答题

太阴病的病机、典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太阴病是六经病证中期的虚寒证阶段,亦是邪气波及三阴的初始阶段。太阴病以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为基本病机,属中焦虚寒证。综合原...

问答题

太阴病的成因有哪些?其转归如何?

参考答案:太阴病的病因来路,概括起来有传经和直中两种途径。传经来者多因三阳病失治、误治,损伤脾阳发展而来。如太阳病、少阳病误用苦寒...

问答题

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两证皆以柴胡名方,在病机、证候、治法用药各方面皆有异同。辨析如下: ①共同点:大、小柴胡汤证皆以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

问答题

少阳病的兼证有哪些?如何辨治?

参考答案:少阳为枢、居于半表半里之位,其病容易发生兼挟。少阳病之兼证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兼太阳病表证:少阳外邻太阳之表,且其病邪亦可...

问答题

小柴胡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及加减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根据《伤寒论》所述,将小柴胡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及加减法概括如下:(1)病机:邪犯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胆火...

问答题

三阳病的热型各是什么?试述其产生机理。

参考答案:《伤寒论》第11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故六经病证中,三阳病皆以发热为标志。然而三阳...

问答题

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皆属湿热发黄,临床应如何区别?

参考答案: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同属阳黄,由阳明湿热内郁而致,临床以身目发黄鲜明,小便不利而黄,发热等为主症...

问答题

阳明病下法禁例有哪些?

参考答案:《伤寒论》指出阳明病下法禁例主要有:①伤寒呕多,病在胃腑,病势向上者禁用攻下。见于204条。“呕多&rdqu...

问答题

阳明腑实证燥屎已成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燥热实邪内结是阳明腑实证的基本病机。故燥屎否已成就是辨别阳明腑实证的重要依据。概括《伤寒论》有关内容,张仲景主要从以下六...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