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目則总工期拖后15d,此时的关键线路:B—D一H
(1)其中工作B赶工费率最低,故先对工作B持续时间进行压缩工作B压缩5d,因此增加费用为5x200=1000(元)
总工期为:185-5=180(d)
关键线路:B一D—H
(2)剩余关键工作中,工作D赶工费率最低,故应对丁作D持续时间进行压缩工作D压缩的同时,应考虑与之平等的各线路,以各线路工作正常进展均不影响总
工期为限。
故工作D只能压缩5d,因此增加费用为5x300=1500(元)
总工期为:180-5=175(d)
关键线路:B—D—H和B—C一F—H两条。
(3)剩余关键工作中,存在三种压缩方式:1)同时压缩工作C、工作D;2)同时压缩工作F、工作D;压缩工作H。
同时压缩工作C和工作D的赶工费率最低,故应对工作C和工作D同时进行压缩。工作C最大可压缩天数为3d,故本次调整只能压缩3d,因此增加费用为3x100+3x300=1200(元)
总工期为:175-3=172(d)
关键路线:B—D—H和B—C一F—H两条。
(4)剩下压缩方式中,压缩丁作H赶工费率最低,故应对T.作H进行压缩。工作F压缩2d,因此增加费用为2x420=840(元)
总工期为:172-2=170(d)
(5)通过以上工期调整,工作仍能按原计划的170d完成。
2.所需投入的赶工费为:1000+1500+1200+840=4540(元)
3.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网络图如下: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某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18个月,施工合同签订以后,施工单位编制了一份初始网络计划,如下图。


由于该工程施工工艺的要求,设计计划中工作C、工作H和工作J需共用一台特殊履带吊装起重机械,为此需要对初始网络计划作调整。
工作G完成后,由于业主变更施工图纸,使工作I停工待图2个月。但业主要求仍按原合同工期完工,施工单位向业主索赔I工作赶工费用3万元。(已知工作I赶工费每月1.5万元)。
【问题】
1.绘出调整后的网络进度计划图。
2.如果各项工作均按最早时间安排,起重机械在现场闲置时间?并说明理由。
3.为减少机械闲置,工作C应如何安排?并说明理由。
4.施丁单位向业主索赔赶工费3万元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调整后的网络进度计划如下图:2.闲置2个月理由:(1)如果各项工作均按最早时间开始,工作C最早完成时间为5月,工作H...

问答题

对某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某工作实际进度进行检查后,绘制如下进度计划对比分析图,具体各阶段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如下图所示。

本工程第一次停顿的原因是由于施工时段正值梅雨季节,连续降雨导致无法正常施工。承包商针对第一次停顿的工期延误向建设单位提出相应工期索赔(索赔工期与实施发生延误时间一致)。
【问题】
1.该工作是否按预计进展完成,简述理由。
2.简要比较该工作第4月和前7个月的实际进度与预计进度情况。
3.该工作实际进行过程当中,第4月到第6月是否为匀速进展,并简述理由。
4.该工作实际进行过程当中,共几次停顿?分别在什么时间段?
5.承包商针对第一次停顿的工期索赔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该工作未能按预计进展完成,至原计划的10月末,本工程实际累计完成百分比仍为96%,尚拖欠4%的工作量。2.第4月计划...

问答题

某写字楼项目,建筑面积84540.4m2,两层连通整体地下室,地上为两栋塔楼,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地下室底板外防水设计为2+2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施工单位拟采用热熔法、满粘施工,监理工程师认为施丁方法存在不妥,不予确认。
事件二:地下室单层面积较大,由于设备所需空间要求,地下二层层高达6.6m,不便于一次施工,故底板、竖向墙体及顶板分次浇筑。监理要求提前上报施工缝留置位置。
事件底板施工完后,浇水养护10d后监理工程师提出应继续浇水,施工单位认为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少于7d即可,现养护l0d已完全满足规范。
事件四:地下室防水层保护层做法:顶板与底板一致,采用60mm厚细石混凝土;侧墙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室内厕浴间防水采用聚氨酯防水,先施工四周墙面,然后施工地面,基层采用1:2混合砂浆找平并压光后做防水层及保护层。监理对此做法提出诸多不同意见。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做法的不妥之处?为什么?
2.事件二中,地下二层墙体与底板、顶板的施工缝分别应留置在什么位置?
3.事件三中,施工单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指出事件四中不正确的做法?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1.不妥之一:采用热熔法施工。理由: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应采用热熔法施工,但当卷材厚度小于3mm时,严禁采用热熔法,易...

问答题

背景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2,地下3层,地上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六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础支持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问题
(1)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哪些?(2)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施工现场哪些方面?
(3)指出事件二中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不妥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或给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1)本项目为一类深基坑,支护方式只能是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由于深度较深且离既有建筑较近,变形要求高,必须增加内支撑或设锚...

问答题

背景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标准厂房建筑,高3层,无地下室,框架柱柱距7.6m。施工单位制定了完整的施工方案,采用预拌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并采用覆膜多层板作为结构构件模板,模架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序安排框架柱单独浇筑,第二步梁与板同时浇筑。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结构设计按最小配筋率配筋,设计中有采用HPB300级φ12mm钢筋,间距200mm。施工单位考查当地建材市场,发现市场上HPB300级φ12mm钢筋紧缺,很难买到。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按等强度折算后,用HRB335级直径12mm(间距250mm)的钢筋进行代换,保证整体受力不变,并按此组织实施。
事件二:二层梁板施工阶段天气晴好,气温16~27℃。梁板模板安装拼接整齐、严密并验收完毕,进行钢筋的安装,且钢筋绑扎经验收符合规范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准仪抄平,保证每一构件底模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无凹凸不平问题,开始浇筑混凝土,并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浇筑完毕20h覆盖并浇水养护。10d后从养护室取出一组送检试压,其强度达设计强度的80%,施工单位认为已超过设计强度75%,向监理提出拆除底模与架体支撑的申请。
事件三:拆模后发现梁底的外露面出现麻面、露筋等表面缺陷。监理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后续工程的防治措施。
事件四:工程竣工前,所有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判定为不合格,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实体检测。施工单位认为应以标准养护试件强度为准,应判断结构符合要求。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最终进行了结构实体检验,经检验合格,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事件三中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可能的产生原因(至少列出五项)。
(4)事件四中监理要求是否妥当?为什么?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检验哪些部位?

参考答案:(1)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不妥一:按等强度折算后进行钢筋代换;理由: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或同钢号钢筋之...

问答题

背景
某工程双代号实标网络图如下:
假设各项工作均匀速进展,其中:工作箭线上方的数字为该工作每月完成的投资额(单位:万元)。
问题
(1)根据时标网络图进度前锋线分析6月、11月底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
(2)根据II月底的检查情况,试绘制从12月开始到工程结束的时标网络计划。
(3)试从投资角度分析6月、11月底的进度偏差及实际进展情况。

参考答案:(1)根据时标网络图上进度前锋线,可知:1)6月底检查结果:工作③→⑥进度超前一个月,工作②→④进度...

问答题

背景
新建一图书馆工程,建设单位自行组织招标。招标文件规定:合格投标人为本省企业;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15d后投标截止;投标人对招标人提出的疑问分别书面形式回复给相应的提出疑问的投标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招标文件时,认为个别条款不符合规定,经整改后进行招标。
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参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与建设单位签订总承包施工合同。总承包施工合同中约定当A分项工程、B分项工程实
际工程量与清单工程量差异幅度在±5%以内的按清单价结算,超出幅度大于5%时按清单价的0.9倍结算,减少幅度大于5%时按清单价的1.1倍结算。合同中还约定C分项工程为建设单位指定专业分包项目。
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自己企业的成本管理规定,首先进行该项目成本预测(其中:人工费287.4万元,材料费504.5万元,机械使用费155.3万元,施工措施费104.2万元,施工管理费46.2万元,税金30.6万元),然后将成本预测结果下达给项目经理部进行具体施工成本管理。
分项工程A、B施工完成后,其相关参数统计如下表所示,造价工程师对此两项进行价款计算。


在C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导致C分项工程停工7d,专业分包单位就停工造成的损失向总承包单位提出索赔。总承包单位认为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损失,专业分包单位应直接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
事件二:甲方指定专业分包单位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管理薄弱,建设单位责令总承包单位加强管理并提出整改,总承包单位认为C分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属专业分包单位责任,非总承包单位责任范围。
事件三:C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并通过验收,专业分包单位向建设单位上报C分项工程施工档案,建设单位通知总承包单位接收。总承包单位认为C分项工程属甲方指定专业分包项目,其工程档案应直接上报建设单位。
问题
(1)指出招标文件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理由。
(2)根据成本预测资料,计算该项目的直接成本(保留一位小数)。项目经理部的具体施工成本管理任务还应包括哪些?
(3)A分项工程、B分项工程单价是否需要调整?分别列式计算A分项工程、B分项工程结算的工程价款(单位:元)。
(4)指出C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一、二、三中总承包单位说法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理由。

参考答案:(1)招标文件中的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不妥之一:合格投标人为本省企业;理由:不得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妥之二:自招标文件...

问答题

背景
某高层建筑主楼采用单元式隐框玻璃幕墙,A公司作为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接了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并根据B设计院的建筑图、结构图进行了幕墙施工图的深化设计,并在C试验室进行了“三性试验”。该幕墙系统采用了断桥铝型材和钢化中空1ow—E玻璃,单元板块的加工养护在幕墙公司的加工车间完成,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在使用前进行了相容性试验等相关试验。幕墙公司在材料进场后向D监理公司进行了材料报验,并按规定进行了材料复验。该幕墙标准单元板块的规格为1500mm×3900mm,在施工现场,对于标准单元采用了专用钢架堆放和两点吊装,对于小于标准规格的板块采用了直接叠层堆放、单点吊装,现场采用吊篮施工。由于无特殊和异型要求,幕墙公司报验时按照每1000~1500m2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时将不同部位合并后作为一个检验批的方式进行报验。
问题
(1)该幕墙公司作为具有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幕墙公司,其施工图调整意见是否需要提交给建设单位和8设计院审批,是否可以直接进行施工?
(2)幕墙“三性试验”的检测项目是什么?
(3)幕墙板块在加工养护时,对加工养护车间有何环境要求?当采用单组分和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时,养护时的固化时间一般需要多久?除相容性试验之外,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还应进行哪两项试验,目的是什么?
(4)幕墙公司对小于标准规格的单元板块的堆放和吊装方式是否正确?为什么?采用吊篮施工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5)幕墙公司进行检验批报验时的面积划分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A公司的施工图调整意见需要提交给建设、设计等有关单位,经图纸修改后,方可进行施工。(2)三性试验具体指:抗风压性能...

多项选择题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建单位名称
B.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按经济损失
C.事故的初步原因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E.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多项选择题

A.建筑物室内地面标高以上部位
B.长期浸水或经常干湿交替部位
C.受化学环境侵蚀的部位
D.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区的内隔墙
E.砌块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