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以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与第六次相比为例,我国森林资源变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森林面积净增2.05×107hm2,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活立木总蓄积净增9.3×108m3,森林蓄积净增1.12×109m3
(2)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区工程增幅明显。天然林面积净增3.93×106hm2,天然林蓄积净增6.76×108m3,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是第六次清查的2.23倍。
(3)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人工林面积面积净增8.43×106hm2,人工林蓄积净增4.47×108m3,未成林造林地约为1.05×107hm2,其中,乔木树种面积为6.37×106hm2,比第六次清查增加30.17%。
(4)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林木蓄积年净生长量为5.72×108m3,年采伐消耗量为3.79×108m3,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耗量,长消盈余进一步扩大。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
(5)森林质量有所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5m3,每公顷年均增长量增加0.30m3,混交林比例上升9.17%。有林地中公益林所占比例上升15.64%,达52.41%。随着森林总量的增加、森林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据测算,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1.81×109t。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量为4.95×1011m3,年固土量为7.04×109t,年保肥量为3.64×108t,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为0.32×108t,年滞尘量为5.00×109t,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
(6)个体经营面积比例明显上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有些林地中个体经营的面积比例上升11.39%,达到32.08%。个体经营的人工林、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59.21%和68.51%。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如何防治家畜的寄生虫病?

参考答案:家畜寄生虫病可结合流行病学和症状加以诊断。实验室诊断如粪、尿、血液等的检验,虫卵的培养孵化,免疫学诊断以及试验动物接种等...

问答题

说明家畜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重点及对饲料的需求。

参考答案:(1)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在家畜生长早期,其生长的重点是骨骼,生长中期生长的重点是肌肉,生长后期的生长重点是脂肪的沉积。...

问答题

现代养禽业规模化养殖系统包括哪7个体系?

参考答案:(1)良种繁殖体系。(2)饲料工业体系。(3)禽病防治体系。(4)禽舍及其设备供应维修服务体系。(5)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问答题

简要说明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和作用。

参考答案:(1)透光伐:在幼林时期的抚育采伐,有全面抚育、团装抚育和带状抚育三种。(2)疏伐:林木从速生期开始,直至主伐前一个龄级...

问答题

简要说明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参考答案: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2)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3)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
(4)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名词解释

种实调制

参考答案:种实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名词解释

生态文明

参考答案: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问答题

什么是测土配方技术?测土配方技术有哪些优点?

参考答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叫平衡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

问答题

说明植株生长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答案:植株的生长控制包括生长的抑制和促进两方面,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1)抑制局部生长,促进另外部分或整体的生长。(2)调整植...

问答题

结合当地情况,说明我国在粮食和食品安全方面,面临的问题或挑战及应对的思路与措施。

参考答案:(1)面临的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