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明、清时期内科学主要是围绕医学理论与古代医家学说及其医疗经验,所出现的不同学术流派的论争而发展的。薛已(1488~1558年),著《内科摘要》,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其学术思想主要受张元素、李杲脾胃论的影响,注重脾胃虚损证,又受王冰、钱乙的影响,重视肾中水火与脾胃的关系,因而脾肾并举,注重温补。张介宾(约1563~1640年),其医学主张,主要是反对刘完素和朱震亨以寒凉药攻伐肾阳,认为真阳、真火是生命之大宝。李中梓(1588~1655年),在李杲、薛已、张介宾诸家的影响下,重视脾肾互济同治的学术主张。赵献可发挥命门之说,认为命门是人身之主和至宝,强调“命门之火”的重要。清代,徐大椿、陈修园对温补派医学主张提出了反对观点。
明、清时期内科学方面的发展还表现在不少医家能兼取历代医家之长,吸取家传经验,结合自己临证实践,完善对疾病的认识,著成综合性医著。主要有:《医学正传》、《明医杂著》、《杂病证治准绳》、《寿世保元》、《症因脉治》《证治汇补》。
这一时期内科学发展的另一特点,是有关虚劳证治的专书大量出现,主要有:《红炉点雪》(1630年),撰著者龚居中,龚氏认为虚损痨瘵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痰火。《慎柔五书》(1636年),撰著者胡慎柔(1572~1636年),书中分虚劳为虚损和痨瘵两类。《理虚元鉴》(约1644年),撰著者汪绮石,该书对虚劳论治,提出治虚劳的“三本二统论”。
此外,专论内科杂病比较著名的专书还有尤怡的《金匮翼》(1768年),林佩琴的《类证治裁》(1839年),论述内科杂病、妇科、外科等病证的证治。熊笏的《中风论》,介绍养阴清热治疗中风的经验。喻昌(嘉言)在《医门法律》(1658年)中,叙述了腹水症状及其病因。王清任的《医林改错》(1830年),在内科方面对疾病的治疗,强调了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个原则。他所创立的活血逐瘀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诸病源候论》系隋朝政府组织太医编辑,又称《巢氏病源》,主撰者为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系统论述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因病...

问答题

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唐朝承袭隋制,在京都长安设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多重职能。医学教育又分医学和...

问答题

从诊治方法的内容考察,先秦时期的医学文化指向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诊治方法的内容考察,先秦时期的医学文化指向的特点是:其一是顺应自然,人象天地;其二是强调实用;其三是重视外部现象的相互...

问答题

宋代“针灸铜人”是谁所铸?内容如何?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北宋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所铸。铜人以成年男子体型为标准,内藏脏器,外壳可拆可装,体表刻有穴位,旁注穴名。穴位深约1.2...

多项选择题

A.程高
B.吴普
C.郭玉
D.樊阿
E.文挚

单项选择题

A.《四海类聚方》
B.《雍熙神医普救方》
C.《圣济总录》
D.《金匮药方》
E.《普济方》

单项选择题

A.上部、中部、下部
B.寸部、关部、尺部
C.人迎、气口、趺阳
D.头部、手部、足部
E.浮部、中部、沉部

单项选择题

A.海藻疗瘿
B.泽泻久服不饥
C.紫苏久服轻身
D.水银久服神仙不死
E.车前用全草

单项选择题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北朝
D.隋唐
E.宋元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