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是一层未钙化的牙本质 B.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遗留的未钙化间质 C.在冠部靠近釉质和根部靠近牙骨质最先形成的牙本质 D.牙齿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 E.釉质表而因磨损、酸蚀、龋病等而遭受破坏时,部分成牙本质细胞继续形成的牙本质
A.100~140nm B.40~90nm C.5~15nm D.20~30nm E.160~1000nm
A.骨小梁形态不一,排列紊乱无定向,呈C形、O形或V形 B.血管丰富,壁薄,在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物质环绕成袖口状 C.组织细胞吞噬大量脂类后形成泡沫细胞 D.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出现,多呈灶状或聚集在血管周围 E.朗格汉斯细胞大量增生,出现较多异形核及核分裂象,无泡沫细胞
A.上唇人中部分 B.上唇两侧部分 C.两侧鼻翼 D.鼻梁和鼻尖 E.下唇
A.牙槽嵴组 B.水平组 C.斜形组 D.根尖组 E.根间组
A.牙源性钙化囊肿囊性型 B.角化成釉细胞瘤 C.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D.牙源性影细胞瘤 E.牙源性影细胞癌
A.上皮细胞核 B.上皮细胞浆 C.上皮细胞间的桥粒 D.基底膜 E.固有层细胞
A.牙源性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B.含牙囊肿 C.鼻腭囊肿 D.球状上颌囊肿 E.鳃裂囊肿
A.透明小体 B.泡沫细胞 C.Malassez上皮剩余 D.T淋巴细胞 E.B淋巴细胞
A.腺淋巴瘤Ⅰ型 B.腺淋巴瘤Ⅱ型 C.腺淋巴瘤Ⅲ型 D.腺淋巴瘤Ⅳ型 E.嗜酸细胞腺瘤
A.位于上颌恒侧切牙和尖牙之间,原认为是球状突和上颌突融合线内非牙源性上皮剩余发生,现认为是"球状上颌"部位的牙源性囊肿 B.下颌较上颌多见,以下颌第三磨牙区和下颌升支为最常见发病部位 C.位于颈上部下颌角附近,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 D.常位于腭中线前部 E.以下颌第三磨牙最多见,依次为上颌尖牙、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双尖牙区,男性比女性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