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想渊源。
首先,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人世的精神,他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苏轼的意图十分明确,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他的《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吴中田妇叹》等诗作,正是在这种文学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现实主义名篇。
其次,主张诗贵传神。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苏轼的诗歌创作,在体物传神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如写西湖夏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二)诗要有超以象外的远韵。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远韵。(三)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苏轼反复强调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空静心态,来源于他对佛老之学的认识,在佛、道二教中,“空静”、“虚空”的要义都是达到“无我”之境而得万物之本,对艺术家来说,摒除杂念,保持空静的心态,正可以获得最人的思维空间以创造深情远韵的艺术境界。
再次,崇尚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苏轼提出的天工清新的审美标准,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感情率真。苏轼在很多诗文中,都以感情是否真实作为评诗的标准。如《读孟郊诗二首》中写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特别推重陶潜,就因为陶诗情真:“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其二,意境清新。苏轼在诗歌创作中,能凭借生花妙笔,描绘出清新脱俗的意境。如《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追求自然之美,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至高无上的“道”或“自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