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野外诊断是通过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征和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初步确定发病
(1)症状观察:植物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2)病树林间分布判断: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镜或解剖镜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

问答题

森林植物侵染病害的诊断主要有三种方法。

参考答案:①症状观察:症状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之一,可用肉眼和放大镜加以识别,首先确定被害树种的受害部位,然后观察病害症状,根据症...

问答题

子囊菌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列举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系的重要病原二例些?

参考答案:

子囊果的形状及发育类型。
如:柑橘霉污病菌和兰花炭疽病菌

问答题

蝗虫科与蝼蛄科的主要区别是?

参考答案:

蝗虫科:后足跳跃足,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两侧产卵器短而弯曲,凿状。
蝼蛄科:前足开掘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产卵器不外露。

问答题

说明蛾类和蝶类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参考答案:共同点:体小至大型,鳞翅,口器虹吸式。区别点:蛾类:体色灰暗,触角多变(丝状、羽毛状等);夜间活动。蝶类:体色艳丽,触角...

问答题

说明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参考答案:1)及时清除苗床及圃地杂草,减少虫源;2)诱杀成虫;3)播种前和幼苗出土前用毒尔诱杀;4)人工捕杀;5)药剂防治幼虫用氧...

问答题

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参考答案: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有传染性,有发病中心;非侵染性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无传染性,无发病中心。

单项选择题

A、丁香白粉病病部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和许多黑色小颗粒状物
B、杨树根癌病,病部肿大,形状为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C、丁香花斑病,叶病部为坏死的褐色花斑或轮状圆斑
D、果腐病,表现病部腐烂,果实畸形

名词解释

吸养方法

参考答案:靠菌丝体水解的酶的作用,把不彮解的高分子的有机物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分解为可容性的物质,然后靠菌丝管壁的压力和细...

问答题

简述检疫对象确定标准。

参考答案:

1、发现或分布不广
2、严重防治困难
3、借助人为传播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