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客人到来之时,主人对其欢迎与否,对前者是十分敏感的。因此,在客人抵达之后,主人所需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要向对方表示热烈欢迎。当客人告辞时,亦须热情相送。
(1)迎候、对重要的客人与初次来访的客人,主人在必要时要亲自或者派人前去迎候。迎候远道来访的客人,可恭候于其抵达本地的机场、港口、车站,或其下榻之处,并要事先告知对方。
迎送本地的客人,宜在大门口、楼下、办公室或居所的门外,以及双方事先所约定之处。
对常来常往的客人,虽不必事先恭候于室外,但一旦得知对方抵达,即应立即起身,相迎于室外。
(2)致意、与来客相见之初,不论彼此熟悉与否,均应面含微笑,与对方热情握手。在此同时,还应对对方真诚地表示欢迎,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一般情况下,待客之初的握手、问候与表示欢迎,被视为必不可少的“迎宾三部曲”。随意对此有所删减,即为失礼。
假如客人到来时,自己这里尚有亲属、同事或其他客人在场,则主人有义务为其进行相互介绍。若任其互不搭理,或自行进行接触,只能说明主人考虑不周、怠慢客人。
(3)让座、如约而来的客人到来之后,主人应尽快将其让人室内,并安排其就座。若把客人拦在门口谈个没完,主人等于是在向客人暗示其不受欢迎。中国民间在接待来宾时,有一条古老的规矩,叫作“坐,请坐,请上座”,由此可见待客时礼让座位的重要性。处理这一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把“上座”让给来宾就座。所谓“上座”,在待客时通常是指:宾主并排就座时的右座;距离房门较远的位置;宾主面对面就座时的面对正门的位置;或是以进门者面向为准,位于其右侧的位置。此外,较高的座位或较为舒适的座位,往往也被视为“上座”。另一方面,在就座之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意,主人应请客人先行人座。千万不要不让座,或是让错座。
(4)均等、有些时候,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内接待多方来访者。遇到此种情况,一是要注意待客有序;二是要注意一视同仁。
所谓待客有序,是指在与客人握手、问候或让座、献茶时,要注意按照惯例“依次而行”。通常讲究女士先于男士、长者先于晚辈、位高者先于位低者。越是正规的场合,越需要注意这一点。
所谓一视同仁,则要求主人接待多方来宾时,在态度上与行动上均要对其平等相待,切勿有意分亲疏、论贵贱、厚此薄彼。
(5)送别、告辞的要求,应由来客首先提出。届时,主人应认真加以挽留。倘若客人执意要走,主人方可起身送行。
送行的具体地点,对远道而来者,可以是机场、港口、车站或其下榻之处;对本地的客人,则应为大门口、楼下,或是其所乘车辆离去之处。至少,也要将客人送至室外或电梯门口,不然就算是对客人的失礼。
与客人告别时,要与他握手,并道以“再见”。对难以谋面的客人,还应请其“多多保重”,并请其代向其家人或同事致以问候。
在一般情况下,当客人离去时,应向其挥手致意。当对方离开之后,主人方可离开。前往机场、港口、车站为来宾送行时,对方所乘的交通工具若尚未开动,主人抢先离去则是不应该的。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称呼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其一,要合乎常规
其二,要照顾习惯
其三,要入乡随俗

名词解释

公共距离

参考答案:当两人相距在3米开外时,即为公共距离。主要适用于与自己所不相识的人共处。

名词解释

礼仪距离

参考答案:

当两人相距在1.5-3米之间时,即为礼仪距离。主要适用于向交往对象表示特有的敬重,或适用于举行会议、庆典、仪式。

名词解释

交际距离

参考答案:当两人相距在0.5-1.5米之间时,即为交际距离。该距离主要适用于交际应酬之时。它是人们采用最多的人际距离,又称常规距离...

名词解释

公共礼仪

参考答案:

它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个人行为规范。它的基本要求是:独善其身,礼待他人。

名词解释

祝酒

参考答案:

也称敬酒。具体是指,在正式宴会上,由男主人向来宾提议,为了某种事由而一同饮酒。在敬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之言。

名词解释

家宴

参考答案:是指在家中所举行的宴会,它是宴会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主人以某种名义在自己的私人居所内所举行的,招待自己的亲朋好友的一种非...

名词解释

晚会

参考答案:

一般是对文艺晚会的简称。它指的是在晚上所举行的以演出文娱节目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聚会。

名词解释

集会

参考答案:

集会是在各种形式聚会中最正规的一种。是指人们集合在一起,有议题、有组织、有步骤、有领导地研究、讨论、商议有关问题。

名词解释

聚会

参考答案:

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目的,或是为了从事某种活动而聚集会合在某一地方。实际上,聚会就是人们所进行的集体活动。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