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浮士德》不仅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也体现了歌德对世界万物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理解,整部作品显示了歌德的“唯心史观与辩证法思想的统一”。(郭沫若语)
《浮士德》中歌德以艺术和美学的方式,显示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作品中,天帝代表善,魔鬼为恶。但两者对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并构成宇宙间最基本、最至极的矛盾形态。而浮士德与靡非斯特则是人世间的一对矛盾,两者如影相随,开始了肯定与否定、前进与停滞相互作用的漫长旅程。从宇宙到人间,并非仅是作品艺术场景的转换,实质是歌德所理解的矛盾从一般到特殊的演进过程。再则是由人间矛盾转入人自身的矛盾。即如浮士德如是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胸中,一个想要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别一个猛烈地要离去凡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升。”作品中,浮士德本身就是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他不断否定过去,否定停滞的生活,追求崇高的理想;另一方面又固执尘世生活,满足于官能享受。正是这样的描写,歌德深刻揭示了第三层矛盾构成,即人自身的矛盾构成。可见,天上——人间——人自身无从充满矛盾,这构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基本形态。
那么,如何把握浮士德自身的恶与靡非斯特代表的恶之间的关系?从作品中看,两种恶本质上相同,内涵均为否定、破坏、停滞、毁灭。然而,其不同之处在于,浮士德身上的恶是潜在的,在与魔鬼结盟前,他虽悲观、绝望,但并未造成什么破坏。然而,当外在的恶作用于他后,其自身的恶才膨胀、发展起来了。浮士德之所以每一阶段开始时自愿听从魔鬼摆布,其根本原因也在于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是外在的恶帮助了浮士德身上的恶做了想做而又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完成的事。
可以说,在作者心目中,浮士德与靡非斯特虽是两极对立,但实际上是人的一分为二,是人的两种精神,是人的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由于有两种精神,所以浮士德充满矛盾,而且在矛盾和冲突中不断发展;当然,两者之中,向上的精神,仍占主导地位。始终贯串全剧的一人一魔、一主一仆,如影随形,如呼如吸,如问如答,相反相成,相生相克。这就是《浮士德》无处不在的辩证法思想。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如何理解“浮士德精神”与“浮士德难题”?

参考答案:浮士德是西方资产阶级上升和发展时期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或者说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典型。通常所说的“浮士德...

问答题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

问答题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

问答题

试述歌德巨著《浮士德》的素材来源。

参考答案:西方戏剧史上“向前人取材”曾是悲剧创作的一条规律。如古希腊悲剧取材于神话,埃斯库罗斯说其悲剧是&...

问答题

简述莱辛的《拉奥孔》的美学思想。

参考答案:《拉奥孔》探求的是诗与画的界限问题。作者一反“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声的诗”的传统观点,从两种艺术...

问答题

为什么说“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

参考答案:(1)歌德漫长的一生充满矛盾,风云变幻的时代使他接受了革命的影响,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反封建暴政的叛逆精神,反映了广大人民争...

问答题

浮士德一生追求探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他探索过程的意义何在?

参考答案:(1)五个阶段:1)学者生活:清算过去,面向未来;2)爱情生活:情欲享受,迷失理性;3)政治生活:宫廷弄臣,无所作为;4...

问答题

请分析浮士德和靡非斯特两者的关系。

参考答案:(1)两者的个性和人生追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一个代表肯定,一个代表否定,...

问答题

分析维特形象并概括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参考答案:(1)维特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有理想、有才能,渴望自由,又力图有所作为,但又对前途深感迷茫,缺乏...

问答题

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1)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