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的内涵与应用要求如下:
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能力是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时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力是在对一定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养料”为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然,知识和能力并不成简单的正比,其主要原因在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存在不同的规律。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又不能只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要做到两方面相互促进,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借鉴:
①在讲课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都牌积极的状态,教学内容可带点探索性,要留下让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在一定限度内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带有设计性的实验。还应尽可能地安排若干提高性的实验,让能力较强的同学选做。有条件的学校应允许学生进行“自选实验”。
②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此,可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穿插讲解一些科学方法论的知识,同时可经常把本科曾碰到的难题以及科学家如何前赴后继地为之努力,最后巧妙地加以解决的有关知识向学生作恰当的介绍。这也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性的有效途径。
③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促进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具有不同风格的参考书,指导他们谈出自己的见解,写读书笔记,从面帮助学生逐步地形成科学地评价他人的工作能力。
④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只注意死记硬背知识的考试往往会束缚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必须改革。考试要注意考出学生的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由于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在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积极开展教学实验,逐步地摸索适合本学科、本专业特点的经验。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如何理解教师劳动创造性特点?以此特点说明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体现在备课、上课、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方方面面。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如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问答题

论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现实选择。

参考答案: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它们在人才培养上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特征是相识的。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问答题

论述如何看待教育目的观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参考答案:1)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的选择,是两大教育功能在教育价值观上的反映。社会本位高教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

问答题

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1)发展速度要适度。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经过一个大发展的过程。但加快发展要注意规模适度,防...

问答题

请结合学校特点,谈谈应如何处理好各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高等教育主要通过培养专门人才等活动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因此,现代高校要承担起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

问答题

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答案: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

问答题

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参考答案: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

问答题

简述高等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内涵。

参考答案: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内部因素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有事教...

问答题

简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性原则的内涵。

参考答案:所谓疏导,包括疏通和引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心里话说出来,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

问答题

简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所谓“三育人”就是要求...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