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结合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播种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探讨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关系,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的行距多种多样,玉米直播一般采取等行距, 从全国情况来看直播行距一般是50~70cm,适合玉米收获机作业;玉米套种行距一般不是均匀行距, 根据麦田套种行的特点, 多采取大小行种植,大行为70~90cm, 小行为30~50cm, 这种种植方式不适合玉米收获。玉米收获的同时要求进行秸秆处理,如果采用青贮收获方式, 垄作对作业效果影响不大; 如果采用秸秆还田收获方式, 垄作会使垄沟内的秸秆不易切碎, 影响秸秆还田效果。如无特殊要求,平作更有利于机械收获。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中的耕作制度和农艺技术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合理、协调的耕作制度和农艺技术能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一般情况下, 当农艺技术科学、合理、稳定时, 根据农业生产要求研制生产农业机械装备, 来完成相关的农业生产作业, 这一阶段处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初期,是农机适应农艺的发展阶段;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 不断根据农业机械作业要求,进行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的研究, 这一阶段是处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级阶段,这是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阶段; 当农业生产以机械化手段为主, 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了高级阶段, 农艺技术、甚至耕作制度就要不断按照机械化作业的要求进行改进或完善, 这是机械化农艺阶段。结合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播种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 探讨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关系,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的行距多种多样,玉米直播一般采取等行距, 从全国情况来看直播行距一般是50~70 cm,适合玉米收获机作业;玉米套种行距一般不是均匀行距, 根据麦田套种行的特点, 多采取大小行种植,大行为70~90 cm, 小行为30~50cm, 这种种植方式不适合玉米收获。玉米收获的同时要求进行秸秆处理,如果采用青贮收获方式, 垄作对作业效果影响不大; 如果采用秸秆还田收获方式, 垄作会使垄沟内的秸秆不易切碎, 影响秸秆还田效果。如无特殊要求, 平作更有利于机械收获。
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农业机械服务于农艺的同时,必须从农艺的角度为发挥农机的作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请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例制订2种以上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并说明所使用的机具类型?

参考答案:我国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模式:(1)玉米人工摘穗→秸秆机械粉碎(秸秆粉碎机)...

问答题

简述花生的机械化生产过程?花生机械收获的工艺过程是什么?

参考答案:花生的机械化生产过程为:机械化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挖掘→机械摘果→机械剥壳。花...

问答题

牧草收获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各自的工艺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牧草收获主要包括散长草收获法、压缩收获法、田间直接压块收获法和青饲收获法。(1)散长草收获工艺由割、搂、集、垛和运等工序...

问答题

水果的机械化采收主要有哪些方法,简述其优缺点?

参考答案:水果的机械化采收主要包括机械推摇式、机械撞击式和气力振摇式等3种方法。机械推摇式的优点:工作效率高缺点:易对树干造成损伤...

问答题

简述机械制冷系统原理与示意图。

参考答案:工作原理:借助制冷剂在无限循环的气态-液态互变的过程中,把储藏库内的热量传递到库外边而使库内温度降低,并不断循环而保持库...

名词解释

机械化育苗

参考答案:是一种以轻基质无土材料草碳、蛭石等作育苗基质,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这种方法所选用的苗盘是分格室...

名词解释

复种指数

参考答案:地块上一年种几季(几熟)作物的表示,一年种两季作物,复种指数200%,两年种三季,复种指数150%。

问答题

简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农机化促进法》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农业机械化法律。它首次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地位,规定了我国农业机...

问答题

种子包衣作业的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1)药量与种量要按规定的比例喂入,而且在工作中要保持稳定,采用国产棉衣剂包玉米种子时,药种比为1:40-60;(2)在...

问答题

滚筒式水平摘锭采棉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采棉机沿着棉行进时,扶导器压缩棉株,并把棉株引入由采棉滚筒及固定板形式的工作室(采棉区),棉株宽度被挤压至80-90m...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