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明初“行移勘合”本是辨验公文纸真伪的文书工作制度,不作为公文文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春正月,为强化皇权对中央政令的控制,减少各中央衙署对地方衙署发文,并防止欺弊假冒,而创行“行移勘合”制度。
这种制度的内容要点和得名之由为:
(1)由内府(皇宫内机构)控制各中央官署发往地方官署公文的用纸。
(2)为全国各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直隶府、州、卫所,各置簿册(即收文摘由登记簿),将空白公文纸折合于册页,编写字号并加盖内府关防。使印文的右半在册页上,印文的左半在空白公文纸上,使一一对应。
(3)将簿册发给既定的地方收文官署,半印空白公文纸依编号分类收藏于内府。
(4)凡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官衙对地方官署发文,均向内府领取限用于某收文官署的空白公文纸书写下发。
(5)收文的地方官署,将公文上编号、半印与簿册该页的编号、半印核对(勘)、弥合(合)。如两半编号衔接、两半印文吻合,且字体一致,编号墨色、印文朱色各自浓淡相同,则执行公文的所述事宜。
(6)在收文簿该页上登记相关内容(如来文机关、事由等项),待一本收文登记簿册用满,呈缴内府备查。
(7)由于以两处半印相合为主要核查依据,所以又称“半印勘合”。明代政务实践中,基于分印为两半、合作凭信之意,形成多种勘合制度,如军籍勘合、调军勘合、勾军勘合、出关勘合、宗藩勘合、通贡勘合、除授官员勘合等。从公文学的角度看,行移勘合是供收文衙署检验编号、半印,以辨识公文真伪的制度。这时的“勘合”仅指公文外形特征,并非公文文种。故此:
(1)可用于书写各种公文;
(2)内容用途亦无限定。
这种行移勘合制度的积极意义是:
(1)杜绝伪造公文。
(2)由于中央衙署发文,须向内府领纸;地方官署收文登记册满,须上缴内府。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中央衙署发文数量,并省察政令是否恰当。遏止文牍主义、抑制假公济私的乱政行为。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为什么说路引是明代官府控制民众、预防奸宄的制度?明代对路引是怎样管理的?

参考答案:路引是明代官府控制民众、预防奸宄的制度。明代对百姓控制很严,把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业,编为里甲,登在黄册(户口调查清...

问答题

《清代苏州地区碑示二则》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两则示文的写作特色有:(1)应因示禁,是两则示文的构篇特色。两则示文的内容各异,但都是应民人请求而给示禁约,加之,在同一...

问答题

示和榜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示与榜的区别有:(1)使用官衙级别有异,榜可高可低,而示,多由州、县亲民之官使用。(2)适应用途大、小有异。示,主要用于...

问答题

分析《为北伐谕中原檄》的写作特色。

参考答案:(1)全面体现檄文的撰写要领,是本文的基本特色:①主旨鲜明,表达巧妙。阐述自己的仁慈英明,列数敌方的苛政残民,指陈天意所...

问答题

檄与露布的分、合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檄和露布经历了“分——合——分”的过程:(1)汉...

问答题

谈谈唐代三省对君命公文办理分工制度及其意义和局限性。

参考答案:唐初,中央最高官署实行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制。三省长官,都居宰相之位。三省在对君命公文办理上的分工原则是:中书...

问答题

票是怎样发展演化为公文文种的?

参考答案:票的本意是小块纸片。其名始显于明代。明朝,皇帝对臣工本章的批示、答复,例由内阁首辅用墨笔拟旨,供皇帝审定后令司礼太监改用...

问答题

谈谈札体公文的发展演化过程。

参考答案:札体公文的发展演化经历了三个时期:(1)宋朝是札体公文的原生期。因此,它的行移方向、用途、名称均欠规范,流品十分繁杂,有...

问答题

清代牌文的地位及其分支类型如何?

参考答案:清朝沿袭明代政务实践中使用的牌,将其载入《会典》,作为法定的主要下行文种,由各文、武衙门向所辖下级发布命令、指示性内容的...

问答题

什么叫札子?札子的演变过程如何?

参考答案:札子,是宋代中央衙署变异“堂札子”而创设的下行文种。其名称经历了“堂札子&mdash...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