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敏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2、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大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3、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刺激后6~12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试述药物经皮肤的吸收途径?

参考答案:1)通过表皮而被吸收:大部分药物能通过由表皮细胞构成的皮肤表面,这种通过表皮皮质屏障而被吸收的过程是主要的吸收途径。药物...

填空题

溶血实验,依据各试管中红细胞的形态可描述为全溶血、()、()、()四种状态。

参考答案:部分溶血;不溶血;凝集

填空题

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常用的啮齿类动物主要有()和大鼠,非啮齿类动物主要有()和猴。

参考答案:小鼠;犬

填空题

皮肤的主要功能包括()、()、()。

参考答案:屏障功能;调节功能;免疫功能

填空题

皮肤的附属结构指毛发、()、()、()和立毛肌等。

参考答案:毛囊;皮脂腺;汗腺

填空题

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主要的给药途径有经皮给药,()和()。

参考答案:经口给药;注射给药

填空题

一般长期毒性实验为3个月的受试药物,大鼠的高剂量选择临床剂量的()倍,中剂量用()倍,低剂量用()倍。

参考答案:50-100;30-50;10-20

单项选择题

A.氯丙嗪
B.吗啡
C.奎尼丁
D.锂剂
E.普萘洛尔

单项选择题

A.青霉素
B.罗红霉素
C.链霉素
D.氯霉素
E.头孢菌素

单项选择题

A.LD50/ED50
B.LD5/ED95
C.LD50/最小致畸剂量
D.LD50/50%致畸剂量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