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通过询问饮食口味的情况,可了解体内津液的盈亏与水谷精气的盛衰,识别脾胃及相关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口渴与饮水
口渴指口中干渴的感觉,饮水指实际饮水的多少及喜恶。口渴与否,可反映体内津液的盛衰、输布情况及病性的寒热虚实。
(1)口不渴饮,指不觉口渴,不欲饮水,提示机体津液未伤。
(2)口渴欲饮,指口渴而欲饮水,是体内津液损伤的表现,多见于燥证、热证。
(3)渴不多饮,指虽感口干渴,但饮水不多,多为津液损伤较轻,或津液未伤,但其气化、输布发生障碍,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常见于阴虚证、湿热证、痰饮内停、瘀血及温病热入营分等证。若口咽干燥而不多饮,兼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者,属阴虚证;渴不多饮,兼身热不扬、胸脘满闷、头身困重、苔黄腻者,属湿热证;渴喜热饮,饮水不多,或水入即吐者,为痰饮内停,或阳气虚弱;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舌紫暗(或有瘀斑)者,为瘀血内停。口渴饮水不多,也可见于温病营分证。因熟必耗津,故口渴;邪热入营,可蒸腾营阴上承,故饮水不多。
二、食欲与食量
(1)食欲减退,指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或食之无味、食量减少,甚至无饥饿感和进食要求。食欲减退多因脾胃虚弱、湿盛困脾所致。
(2)厌食,指厌恶食物,或恶闻食味,见食滞胃脘、湿热蕴脾、肝胆湿热等证。
(3)消谷善饥,指食欲过于旺盛、食量增多、食后不久又感饥饿者,也称多食易饥。
(4)饥不欲食,指虽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多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虚火内扰则易于饥饿,阴虚胃弱,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减退,故不欲食。
(5)偏嗜食物或异物,指嗜食某种食物或异物。若偏嗜太过,则可能导致病变。如偏食生冷,易伤脾胃;过食辛辣,易病燥热;偏嗜肥甘,易生痰湿等。嗜食生米、泥土、纸张等异物,兼见消瘦、腹胀痛者,常见于小儿,多属虫病,因饮食不洁,腹内生虫,影响脾胃功能,机体失养所致。此外,在疾病过程中,食欲恢复、食量渐增,是胃气渐复、疾病向愈的征兆;若食欲逐渐不振、食量渐减,是脾胃功能渐衰的表现,提示病情加重。若久病或重病患者,本不欲食,甚至不能食,却突然欲食或暴食,称为“除中”,是中气衰败,脾胃之气将绝的危象,属假神的表现之一。
三、口味
口味,指口中有无异常的味觉。因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上至于口,故口味异常,常是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参考答案:病色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不同病色主不同病证。(1)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2)赤色,主热证,亦...

问答题

简述神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神的表现一般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五类。一、得神得神又称“有神”,是精充、神旺的表现。...

问答题

简述望神的概念和重点。

参考答案:(一)望神的概念神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弋意...

问答题

举例说明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治疗原则,即治则,是指导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所制定的,以便指导临床具体的治疗方法、处方、...

问答题

如何理解三因制宜?

参考答案:(1)因时制宜因时制宜,是指根据四时季节的不同,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如春夏季节,阳气生发,气候由寒转暖、由暖转热,此时...

问答题

简述中医病因学中发病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疾病的发生,是在某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导致&ldquo...

问答题

简述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的症状特征。

参考答案:(1)瘀血的概念。瘀血是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停积于体内尚未消散的离经之血...

问答题

简述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一、预防原则预防,就是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预防的原则,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

问答题

简述痰饮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参考答案:(1)痰饮的概念。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滞留体内,又能导致新的病变,而为继发性病因。痰和饮合称为痰...

问答题

简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参考答案:一、七情的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七情是人们对外界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情绪反应,适度的情绪反应...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