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X 纠错

参考答案:这是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讨论的中心问题。他说: “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因而 “作诗本乎情景。”根据他的论述,他的“情景”说主要是说:一、诗歌是模写情景的工具,以情和景为主要内容,换言之,就是说情和景是诗歌的两个要素。;二、诗歌内在的情感要深长,外在的景物要远大;三、同样的景物,主体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情和景要互相融合,而二者的融合取决于“情景适会”。四、这种“适会”是在客体触发主体的感发过程中发生的。在这种状态中,主体“思入杳冥”,“无我无物”,主客体之间达到了完全的融合统一。谢榛的“情景”说对情和景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前人更进一步的看法,对王夫之等人的关于情和景关系的说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张炎的)“清空”说

参考答案:宋元之际的张炎在他的词论著作《词源》中专设一节《清空》,提出了词要“清空”说。他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

名词解释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

参考答案: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说:“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说法。所谓“诗穷而后工”,从字面上...

填空题

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亦即是()。这种观点与明七子派强调复古摹拟是对立的,成为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

参考答案:童心;真心

填空题

严羽认为:“诗之极致有一:曰()。”

参考答案:入神

问答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语)这段文字说明了《毛诗大序》的哪些文学理论批评观点?

参考答案:首先,这段文论主要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说法。说明诗歌是由情感而产生的,人们心里的“志”(情感)由于受到外物的感动就会发出...

问答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语)请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参考答案:诗,是表现情志的,放在心里就是情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诗歌。情志在心里受到感动,因而形成诗歌语言,如果语言不足以表达...

单项选择题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
C.王充的《论衡•超奇》
D.《毛诗大序》

单项选择题

A.言意并重的传统
B.“意在言外”的传统
C.“神在形外”的传统
D.形神并重的传统

单项选择题

A.“尽美矣,未尽善也”
B.“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尽美矣,又尽善也”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