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下面是一组有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有关材料。
背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党内外引起了种种议论。有人担心新经济政策会使资本主义在俄国实现复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策略,而是蜕化,是内部的蜕变,他们一定会走向通常的资产阶级国家,我们应当支持他们。
材料1:新经济政策使无产阶级的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工业和运输方面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还是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的手里。这种情况加上土地国有化,表明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因为新经济政策容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竞赛。(摘自列宁《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1921年12月)
材料2:在最近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由宗法制度、由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我们直到现在还常常这样议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但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摘自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

参考答案:

只要政权和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就不会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符合当时的苏俄国情。邓小平同志就是在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经验和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构想基础上来开展中国的改革开放的。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材料。
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自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后一直受世人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不少论者对此进行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材料1:衰亡论。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一书和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出版的《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尼克松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两种社会制度在世界上的竞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运用和平演变的手段,就可以使苏联和苏联集团或者社会主义国家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结果。布热津斯基认为,“共产主义,将是前工业社会向高度民主的多元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偶然出现、付出高昂代价的过渡阶段”,“共产主义已不再负担任何历史使命,民主国家对社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真正尊重个人的政治自由”,“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
材料2:历史终结论。这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观点。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夏季号上发表题为《历史的终结?》一文。1992年他又将此文扩展为一本书,名为《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引起巨大轰动。福山认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表明,民主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西方的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在内的意识形态体系,已经彻底击败了非西方的意识形态体系。因此,哲学意义上的长期的意识形态冲突已经不复存在,追求自由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在福山看来,人类文明发展到西方民主体制时已经终结或者到头了,因此,根本不会出现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在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人类将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历史不会终结,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有不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就会在相互激荡中不断开创新的历史。
材料3:曲折前进论。中国学者大多数都将苏东剧变视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户主义运动中的重大挫折,但是同时坚信苏东剧变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中国学者普遍认为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证实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根据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结合材料3,谈谈你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认识。

参考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即由低级向高级,由阶级社会向无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并...

问答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材料。
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自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后一直受世人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不少论者对此进行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材料1:衰亡论。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一书和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出版的《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尼克松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两种社会制度在世界上的竞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运用和平演变的手段,就可以使苏联和苏联集团或者社会主义国家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结果。布热津斯基认为,“共产主义,将是前工业社会向高度民主的多元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偶然出现、付出高昂代价的过渡阶段”,“共产主义已不再负担任何历史使命,民主国家对社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真正尊重个人的政治自由”,“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
材料2:历史终结论。这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观点。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夏季号上发表题为《历史的终结?》一文。1992年他又将此文扩展为一本书,名为《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引起巨大轰动。福山认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表明,民主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西方的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在内的意识形态体系,已经彻底击败了非西方的意识形态体系。因此,哲学意义上的长期的意识形态冲突已经不复存在,追求自由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在福山看来,人类文明发展到西方民主体制时已经终结或者到头了,因此,根本不会出现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在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人类将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历史不会终结,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有不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就会在相互激荡中不断开创新的历史。
材料3:曲折前进论。中国学者大多数都将苏东剧变视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户主义运动中的重大挫折,但是同时坚信苏东剧变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中国学者普遍认为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证实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结合材料1和材料2,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材料1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观点,实践已经作出了有了的回答材料2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攻击社会主...

问答题

下面是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一组材料。
材料1:相对于西欧国家而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不长,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算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这中间只有50多年的时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国未经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而先于西方进入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发生后,第二国际的理论权威和孟什维克的理论家纷纷指责它缺乏必要的生产力基础,搞早了,搞糟了。其中以考茨基的言论最为尖刻,他攻击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无非是一种想要超越或者用法令来取消那些自然的发展阶段的大规模试验而已”,就像“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考茨基的“早产论”一出台,列宁等人在理论上就进行了有力批判。而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凯歌高奏,则从实践上给宣告了“早产论”的破产。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似乎“挽救”了考茨基,随着各种形式“早产论”的再次流行,他的这番言论也成为一些人经常引用的“至理名言”,被当成是对十月革命道路历史命运的天才预言和绝妙比喻。
材料2:社会主义革命对俄国来说不是徒劳的“布尔什维克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很多“社会主义前提”不成熟的情况下被迫迈出的一步,是在经济崩溃、国土沦丧、地主-资本家执政集团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的状况下使民族-国家得以生存的唯一现实机遇。正因为如此,广大人民接受并捍卫了十月革命。([俄]亚·弗罗洛夫:《共产党人论社会进步的前景》,见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页。)
材料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383页。)

为什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参考答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

问答题

下面是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一组材料。
材料1:相对于西欧国家而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不长,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算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这中间只有50多年的时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国未经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而先于西方进入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发生后,第二国际的理论权威和孟什维克的理论家纷纷指责它缺乏必要的生产力基础,搞早了,搞糟了。其中以考茨基的言论最为尖刻,他攻击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无非是一种想要超越或者用法令来取消那些自然的发展阶段的大规模试验而已”,就像“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考茨基的“早产论”一出台,列宁等人在理论上就进行了有力批判。而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凯歌高奏,则从实践上给宣告了“早产论”的破产。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似乎“挽救”了考茨基,随着各种形式“早产论”的再次流行,他的这番言论也成为一些人经常引用的“至理名言”,被当成是对十月革命道路历史命运的天才预言和绝妙比喻。
材料2:社会主义革命对俄国来说不是徒劳的“布尔什维克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很多“社会主义前提”不成熟的情况下被迫迈出的一步,是在经济崩溃、国土沦丧、地主-资本家执政集团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的状况下使民族-国家得以生存的唯一现实机遇。正因为如此,广大人民接受并捍卫了十月革命。([俄]亚·弗罗洛夫:《共产党人论社会进步的前景》,见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页。)
材料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383页。)

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早产论”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

问答题

下面是有关苏东剧变的一组材料。
材料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材料2: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构想,是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及将其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问答题

下面是有关苏东剧变的一组材料。
材料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材料2: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参考答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

多项选择题

A.实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B.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D.实行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

多项选择题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工人组织的形成
C.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E.形成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

多项选择题

A.各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差异性
B.各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C.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D.各国生活习惯的差异性
E.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多项选择题

A.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D.坚持社会主义改革
E.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