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统考)问答题每日一练(2019.12.03)
问答题
读《登高》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最后发给大家两段文字,请大家课后阅读,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进行思考,写一篇以“自然?自由”为话题的文章。阅读材料一:病梅馆记(龚自珍)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阅读材料二:养鸟有道(郑燮)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只一片啁啾,如《云门》《成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额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犟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仁何如也!问题:请对该教师课后作业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析。
答案:
①给出两段材料,加深文本理解,属于拓展延伸部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及对文本内容的巩固理解。②作业设置从阅读赏析到写作的...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阅读材料,完成1~3题。戴望舒《雨巷》原文(略)课文介绍《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单元介绍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诗歌与青年有天然的联系,少男少女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有兴趣的话,不妨动动笔,学习写写新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班额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问题:1.请为本篇诗歌教学设计一则课堂结束语,并说明课堂结束语设计的原则。2.请为这则诗歌教学设计阅读教学目标,并指明教学重难点。3.请为这首诗歌教学设计一个思考题(需给出答案),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1.课堂结束语:一提起戴望舒,我们立刻就会想起他的《雨巷》,可以说是戴望舒成就了《雨巷》,也可以说是《雨巷》成就了戴望舒...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诗,结合预习理清结构层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老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明确,把握文章层次。2.朗读品析语言师: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我们来学习前三节的内容,重点体会第三节,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意象有"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师: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生: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生: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师:那么,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生:低沉、舒缓、哀愁。师:好,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注意把握语气,注意表现诗人的感情。(学生练习读,评析)师:不仅语气要把握好,还要考虑诗句中的重音。注意把握诗句的语法重音和情感重音。你认为诗句中哪些词要重读?生:重音有"被雪压着的""关闭""枯死的""典押""长了青苔"。(学生自由练习读、个人展示读、集体朗读,体会表现和表现诗人的情感)师: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师: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生: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师: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生:勤劳、慈爱。师:作者怎样去表达大堰河的品质?运用怎样的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生:排比手法,铺叙了大堰河繁重的劳动,赞美她的勤劳。生:同时也表现大堰河时刻不忘关心照料她的乳儿。生:运用了大量的动词,表现力强,突出大堰河的勤劳。如"搭""拍""尝""补""包""拿"等。师:那么怎样读出这种情感?生:饱含感激和赞美地朗读。生:我觉得中间的排比句要读的快一些,以起到增强语势的效果。生:我认为还要注意动词的重读,起强调作用。师:是的,同学们感悟得很好,老师提醒大家,还要注意这节诗前后两句的语速要慢一些,而且"抚摸我"要读出轻柔的温暖的感觉。(学生尝试读,个体读,评析。学生集体读,要表达出情感)师: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诗人心中感觉到的是--生(齐):忸怩不安!师: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大堰河的眷恋与感激。师: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生: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生:体现她的乐观善良。生:一定程度表现了她的麻木。生:表现"我"对她的赞美。师:好,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到位,请全班女同学饱含赞美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师: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生: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俏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生活中我们父母关爱我们的细节有哪些,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有怎样的希望呢?生:大堰河会满脸含笑,还可能眼含热泪。生:我想,大堰河的脸会像一朵菊花。生:我的妈妈会在我每天上学的时候帮我把鞋子放在门前。生:我的妈妈会在晚上睡觉前给我弄一杯热牛奶。生:我的爸爸会给我削苹果,在我学习累的时候。3.延伸拓展是啊,时代不同,社会不同,但母爱却是相同的。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描写母爱的诗句、名言,献给我们伟大的母亲。(学生交流)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生: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生: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师:在艾青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像,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让我们把《懂你》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的教学片段,阅读并进行评析。
答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现代诗歌,它的主题是学生一看就明白的"歌颂母爱"。这节课跳出了惯常的教学套路,它因...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请对以上教学片段作出评析,并说明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教学。
答案:
评析:表面看,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节课存在着一个明显的...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1.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2.请为本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并说明依据。3.请为本诗歌设计一节探究课,探究主题为:合作探究,品味乡愁。
答案:
1.(1)从内容上讲:余光中的《乡愁》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小时候,母子分离;长大后,夫妻分居;后来,与母亲死别。而这...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