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工期要求编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网络计划(时间单位:d),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工作D施工过程中,罕见特大暴雨天气使一台施工机械受损机械维修花费2万元,同时导致工作D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8d
事件2:施工单位租赁的施工机械未及时进场,使工作F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8d,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2000元/d;
事件3:业主变更设计,未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图纸,使工作E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15d,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1600元/d。
事件4:G工作为挡土墙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进行了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记录部分内容如下:
(1)填土分层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根据拉筋间距、碾压机具和密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为保证压实效果,所有填筑区域均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严禁使用羊足碾碾压。
(2)填料摊铺、碾压应从拉筋尾部开始,平行于墙面碾压,然后向拉筋中部逐步进行,再向墙面方向进行。严禁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碾压机具不得在挡土墙范围内调头。

参考答案:

事件1对总工期没有影响,因为工作D有10d的总时差,延误10-8=2d
事件2对总工期有影响,会使总工期延长8d,因为工作F为关键工作。
事件3对总工期有影响,会使总工期延长5d,因为工作E有10d的总时差,延误15-10=5d。
施工单位可获得的工期补偿为5d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工期要求编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网络计划(时间单位:d),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工作D施工过程中,罕见特大暴雨天气使一台施工机械受损机械维修花费2万元,同时导致工作D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8d
事件2:施工单位租赁的施工机械未及时进场,使工作F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8d,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2000元/d;
事件3:业主变更设计,未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图纸,使工作E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15d,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1600元/d。
事件4:G工作为挡土墙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进行了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记录部分内容如下:
(1)填土分层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根据拉筋间距、碾压机具和密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为保证压实效果,所有填筑区域均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严禁使用羊足碾碾压。
(2)填料摊铺、碾压应从拉筋尾部开始,平行于墙面碾压,然后向拉筋中部逐步进行,再向墙面方向进行。严禁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碾压机具不得在挡土墙范围内调头。

根据网络图计算该工程的总工期,并指出关键路线。

参考答案:该工程的总工期=15+30+50+40+10=145d。关键路线为A、B、F、H、J(或①→②→③&...

问答题

某跨度40m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后张法张拉施工,施工单位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
事件一:为了保证支架的承载力以及消除支架和支架地基引起的塑性变形,对支架进行了堆沙袋预压,压重为梁自重的1.2倍(梁自重加施工荷载),并在跨中支架顶部设置了标高观测点。观测点预压前标高为185.756m,进行分级预压,100%预压荷载时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01m。预压稳定后进行了分级卸载,卸载后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25m。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做了技术交底内容如下,
(1)支架搭设完毕后,检查了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即投入使用;
(2)支架立柱底端设垫木分散压力;
(3)张拉时,以张拉力控制为准,以实测伸长量做校核;
(4)用以控制张拉时间的试件,采用同条件养护的试件。
梁体浇筑后进行了预应力的张拉,然后拆除支架。为保证施工安全,拟定分3部分(A.B.C)如下图所示,分批分次拆除支架。

排列A.B.C三部分合理的拆除顺序。

参考答案:

先拆除B,后同时拆除AC。

问答题

某跨度40m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后张法张拉施工,施工单位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
事件一:为了保证支架的承载力以及消除支架和支架地基引起的塑性变形,对支架进行了堆沙袋预压,压重为梁自重的1.2倍(梁自重加施工荷载),并在跨中支架顶部设置了标高观测点。观测点预压前标高为185.756m,进行分级预压,100%预压荷载时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01m。预压稳定后进行了分级卸载,卸载后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25m。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做了技术交底内容如下,
(1)支架搭设完毕后,检查了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即投入使用;
(2)支架立柱底端设垫木分散压力;
(3)张拉时,以张拉力控制为准,以实测伸长量做校核;
(4)用以控制张拉时间的试件,采用同条件养护的试件。
梁体浇筑后进行了预应力的张拉,然后拆除支架。为保证施工安全,拟定分3部分(A.B.C)如下图所示,分批分次拆除支架。

逐条判断技术交底的对错,并改正错误之处。

参考答案:

(1)错误,改正:还应该检查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
(2)正确
(3)错误,改正:应该以实际伸长量作校核。
(4)正确。

问答题

某跨度40m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后张法张拉施工,施工单位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
事件一:为了保证支架的承载力以及消除支架和支架地基引起的塑性变形,对支架进行了堆沙袋预压,压重为梁自重的1.2倍(梁自重加施工荷载),并在跨中支架顶部设置了标高观测点。观测点预压前标高为185.756m,进行分级预压,100%预压荷载时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01m。预压稳定后进行了分级卸载,卸载后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25m。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做了技术交底内容如下,
(1)支架搭设完毕后,检查了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即投入使用;
(2)支架立柱底端设垫木分散压力;
(3)张拉时,以张拉力控制为准,以实测伸长量做校核;
(4)用以控制张拉时间的试件,采用同条件养护的试件。
梁体浇筑后进行了预应力的张拉,然后拆除支架。为保证施工安全,拟定分3部分(A.B.C)如下图所示,分批分次拆除支架。

计算该支架跨中需要设置的预拱度以及底板的立模标高。(保留小数点后3位)

参考答案:预拱度=0.024+0.009+0.005+0.006=0.044米底板立模标高=185.725+0.044=185.7...

问答题

某跨度40m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后张法张拉施工,施工单位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
事件一:为了保证支架的承载力以及消除支架和支架地基引起的塑性变形,对支架进行了堆沙袋预压,压重为梁自重的1.2倍(梁自重加施工荷载),并在跨中支架顶部设置了标高观测点。观测点预压前标高为185.756m,进行分级预压,100%预压荷载时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01m。预压稳定后进行了分级卸载,卸载后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25m。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做了技术交底内容如下,
(1)支架搭设完毕后,检查了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即投入使用;
(2)支架立柱底端设垫木分散压力;
(3)张拉时,以张拉力控制为准,以实测伸长量做校核;
(4)用以控制张拉时间的试件,采用同条件养护的试件。
梁体浇筑后进行了预应力的张拉,然后拆除支架。为保证施工安全,拟定分3部分(A.B.C)如下图所示,分批分次拆除支架。

计算梁体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保留小数点后3位)

参考答案:

185.725-185.701=0.024m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2、图3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支腿或牛腿托架安装、(2)主梁安装、(3)工序D.(4)模板系统与液压电气系统及其他附属设施安装、(5)加载试验、(6)支座安装、(7)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8)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9)预应力系统安装、(10)内模就位、(11)顶板钢筋绑扎、(12)工序E、(13)内模脱模、(14)施加预应力(15)工序F(16)落模拆底模及滑模纵移。

事件二:浇筑施工时,应对模架进行挠度监测,监测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应作为修正模架预拱度的依据。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台(或过渡墩)进行浇筑,中间孔宜从悬臂端开始向已浇梁段推进浇筑,末孔宜从一联中最后一个墩位处向己浇梁段推进浇筑,最终与己浇梁段接合。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和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外模架应在梁体建立预应力后方可卸落。
事件三: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2)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3)控制箱梁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4)移动模架现浇施工主要包括模架的拼装、运行、拆除三个关键环节。
事件四: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事件四中,是否需要对移动模架箱梁施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评估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评估方法、评估步骤、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建议等。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2、图3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支腿或牛腿托架安装、(2)主梁安装、(3)工序D.(4)模板系统与液压电气系统及其他附属设施安装、(5)加载试验、(6)支座安装、(7)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8)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9)预应力系统安装、(10)内模就位、(11)顶板钢筋绑扎、(12)工序E、(13)内模脱模、(14)施加预应力(15)工序F(16)落模拆底模及滑模纵移。

事件二:浇筑施工时,应对模架进行挠度监测,监测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应作为修正模架预拱度的依据。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台(或过渡墩)进行浇筑,中间孔宜从悬臂端开始向已浇梁段推进浇筑,末孔宜从一联中最后一个墩位处向己浇梁段推进浇筑,最终与己浇梁段接合。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和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外模架应在梁体建立预应力后方可卸落。
事件三: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2)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3)控制箱梁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4)移动模架现浇施工主要包括模架的拼装、运行、拆除三个关键环节。
事件四: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逐条判断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做法。

参考答案:(1)正确;(2)错误,更正为“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应采取试验室标准养护”;(3)错误,更...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2、图3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支腿或牛腿托架安装、(2)主梁安装、(3)工序D.(4)模板系统与液压电气系统及其他附属设施安装、(5)加载试验、(6)支座安装、(7)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8)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9)预应力系统安装、(10)内模就位、(11)顶板钢筋绑扎、(12)工序E、(13)内模脱模、(14)施加预应力(15)工序F(16)落模拆底模及滑模纵移。

事件二:浇筑施工时,应对模架进行挠度监测,监测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应作为修正模架预拱度的依据。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台(或过渡墩)进行浇筑,中间孔宜从悬臂端开始向已浇梁段推进浇筑,末孔宜从一联中最后一个墩位处向己浇梁段推进浇筑,最终与己浇梁段接合。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和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外模架应在梁体建立预应力后方可卸落。
事件三: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2)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3)控制箱梁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4)移动模架现浇施工主要包括模架的拼装、运行、拆除三个关键环节。
事件四: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指出事件二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参考答案:错误一: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台(或过渡墩)进行浇筑,改正: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桥台(或过渡墩)...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2、图3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支腿或牛腿托架安装、(2)主梁安装、(3)工序D.(4)模板系统与液压电气系统及其他附属设施安装、(5)加载试验、(6)支座安装、(7)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8)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9)预应力系统安装、(10)内模就位、(11)顶板钢筋绑扎、(12)工序E、(13)内模脱模、(14)施加预应力(15)工序F(16)落模拆底模及滑模纵移。

事件二:浇筑施工时,应对模架进行挠度监测,监测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应作为修正模架预拱度的依据。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台(或过渡墩)进行浇筑,中间孔宜从悬臂端开始向已浇梁段推进浇筑,末孔宜从一联中最后一个墩位处向己浇梁段推进浇筑,最终与己浇梁段接合。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和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外模架应在梁体建立预应力后方可卸落。
事件三: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2)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3)控制箱梁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4)移动模架现浇施工主要包括模架的拼装、运行、拆除三个关键环节。
事件四: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事件一中,写出箱梁施工的主要工序D.E、F的名称。

参考答案:

工序D是导梁安装,E是箱梁混凝土浇筑,F是管道压浆。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2、图3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支腿或牛腿托架安装、(2)主梁安装、(3)工序D.(4)模板系统与液压电气系统及其他附属设施安装、(5)加载试验、(6)支座安装、(7)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8)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9)预应力系统安装、(10)内模就位、(11)顶板钢筋绑扎、(12)工序E、(13)内模脱模、(14)施加预应力(15)工序F(16)落模拆底模及滑模纵移。

事件二:浇筑施工时,应对模架进行挠度监测,监测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应作为修正模架预拱度的依据。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台(或过渡墩)进行浇筑,中间孔宜从悬臂端开始向已浇梁段推进浇筑,末孔宜从一联中最后一个墩位处向己浇梁段推进浇筑,最终与己浇梁段接合。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和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外模架应在梁体建立预应力后方可卸落。
事件三: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2)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3)控制箱梁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4)移动模架现浇施工主要包括模架的拼装、运行、拆除三个关键环节。
事件四: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写出图2、图3中构件A.B.C的名称。

参考答案:

A是主梁(或主桁梁)、B是导梁(或鼻梁)、C是牛腿支承托架(或牛腿横梁)。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