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磨 ①老话常讲“十年磨一剑”,这里的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文人常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里的磨,是一种艺术上的不懈追求。 ②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关于漆器的纪录片,片中年近八旬的匠人,带着老花镜,将一根生有到刺的细草伸入漆器雕花的每一条细缝之中,细细打磨,磨完一翻对着灯光细细打量后,再不慌不忙地继续磨。磨好的地方用灯光一照,便漾出一层琥珀色的光辉。整件漆器磨好后如玉雕成一般,温润,晶莹。“磨”使漆器脱胎换骨,精美绝纶。 ③“好的漆器是漆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匠人蔼然地说道。这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匠人以草磨漆器,而文人以心磨诗词。昔有贾岛之“推敲”,“千锤百炼”得一敲字。今有周汝昌三代白首,60余年汇校《红楼梦》。在通往“精致”的路上,“磨”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器具也好,诗词也罢,少了磨,就如同少了点睛之笔的龙,难以腾飞。 ④当今社会却恰恰缺失这种“磨”的意识。前日,惊闻某家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教科书,在一册书中竞出现五处错误。记者究其原因,有关人士的解释竟是“出版社需要尽量压缩从编稿到出版的时间,以求盈利。”这令我心中满是凉意——连教材这种最需要“磨”的东西都可以忽略“磨”,何况其他呢?我又忽然忆起那纪录片拍摄的乃是日本漆器,而作为漆器发源地的中国,在国际上却未获得太多认可.这其中是否也因为少了“磨”的缘故?不止漆器,我们的很多国货都因做工粗糙而在竞争中输给“做工精致”的日本,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不是就在一个“磨”上面呢? ⑤在如今这个所谓讲求效率的时代,“磨”似乎成为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然而我们忘记了,我们能在灯下欣赏那精致美妙的漆器,正是“磨”带来的悦目享受;我们能在月光下赏析绝妙诗篇,是诗人的“磨”带来的醉心怡情。其实,我们需要那“磨”出来的精致,涤荡弥漫在社会中的浮躁之气,引领人们诗意地栖居。

参考答案:第②段中的错别字分别是:
“到刺”中的“到”,应该为“倒”;
“带着老花镜”中的“带”,应为“戴”;
“精美绝纶”的“纶”,应为“伦”。
第⑤段中的病句:在如今这个所谓讲求效率的时代,“磨”似乎成为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此句中“成为”与“是”重复。
病句改为:在如今这个所谓讲求效率的时代,“磨”似乎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案例: 阅读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 教师A:《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节选) 师:如果把“泡一碗浓茶”改为“捧一杯香茶”,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不太和谐。 师:为什么说不和谐? 生:反正觉得不符合作者的身份.具体我也说不清。 师:香茶和浓茶的味道有什么特点? 生:香茶突出气味香,浓茶则突出味道苦涩。 师:沿着这个思路再想下去。 生:感觉作者品的不是茶,而是他的生活,他的境遇,他的人生,还有他当时面临的世态! 师:对。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郁达夫在“落蕊清扫”的那幅画面中,为何把自然景物描写到常人看不到的细腻程度。再如,在“秋雨话凉”一节中,作者为何把“话凉”的语调描写得那么细腻,这也是值得追问的事情。大家先来反复读这几句话,读完后说一说,从这么细腻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8:《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 (教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前三部分,思考问题: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在该部分中,鲁迅共写了有关刘和珍君的哪几件事? 生:三件事。第一,她预订《莽原》刊物;第二,她是“女师大学潮”的参与者,被刘百昭率人赶出学校;第三,被女师大开除后,租赁屋子作为校舍,鲁迅给她们授课。 师:概括得很好!那么,这三件事反映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学生呢? 生:热爱读书,即便被开除了还想方设法学习。 师:(焦急)这似乎不是主要的,从中还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窘迫无助,教师示意其坐下,赶忙叫其他学生回答)

请针对教师B的教学,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参考答案:①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同时要将自己的问与学生的答融为一体.注重统一性,形成真正的...

问答题案例: 阅读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 教师A:《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节选) 师:如果把“泡一碗浓茶”改为“捧一杯香茶”,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不太和谐。 师:为什么说不和谐? 生:反正觉得不符合作者的身份.具体我也说不清。 师:香茶和浓茶的味道有什么特点? 生:香茶突出气味香,浓茶则突出味道苦涩。 师:沿着这个思路再想下去。 生:感觉作者品的不是茶,而是他的生活,他的境遇,他的人生,还有他当时面临的世态! 师:对。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郁达夫在“落蕊清扫”的那幅画面中,为何把自然景物描写到常人看不到的细腻程度。再如,在“秋雨话凉”一节中,作者为何把“话凉”的语调描写得那么细腻,这也是值得追问的事情。大家先来反复读这几句话,读完后说一说,从这么细腻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8:《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 (教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前三部分,思考问题: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在该部分中,鲁迅共写了有关刘和珍君的哪几件事? 生:三件事。第一,她预订《莽原》刊物;第二,她是“女师大学潮”的参与者,被刘百昭率人赶出学校;第三,被女师大开除后,租赁屋子作为校舍,鲁迅给她们授课。 师:概括得很好!那么,这三件事反映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学生呢? 生:热爱读书,即便被开除了还想方设法学习。 师:(焦急)这似乎不是主要的,从中还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窘迫无助,教师示意其坐下,赶忙叫其他学生回答)

请从“师生互动”的角度,评析教师A和教师B在教学中的差异。

参考答案:①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实施策略中关于语文教学组织策略中指出&ldq...

单项选择题

阅读教研论文《高中选修课程教学探析》(节选),按要求答题。 高中语文课程的最大变化,是设置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侧重共同基础,选修侧重多样选择。共同基础就是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教学目标,组成“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五个模块。多样选择就是根据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必修课程注重文本阅读,关注个性化阅读和阅读方法指导,也重视书面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更着眼于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对该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阅读某老师对自己作文审题指导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为了引导高二学生学会审题,我以某地高考作文题为例来分析。该题指出“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要求学生以《转折》为题写一篇文章。 我告诉学生注意三点:(1)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2)关注题干由哪些关键词构成,它们有什么含义,是什么关系;(3)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从学生的习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文体.也能够从个人经历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思考“转折”的含义。但是,选择材料的视野不够开阔。未能挖掘个人生活中转折事件的深刻内涵;对社会生活中的转折事件,分析得也比较肤浅。看来,今后需要把审题与选材勾连起来教学,引导学生既学会审题,也学会选择利于表现主题的材料.并且深入剖析。 对该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阅读《荷花淀》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孙犁用寥寥数语就为我们勾勒出荷花淀不同的女性形象。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女性个性鲜明,但孙犁却并没有给她们取名字,这是疏忽吗? 生:我认为作者不是写个体,而是以这些女人为代表的荷花淀人民,写的是群像。 师:是啊,这些女人正如荷花淀的荷花一样可爱。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柔弱的女人积极投身到这场战争中呢? 生:写女人投入到战争中,是为了表现抗战时期人民的顽强精神。 生:连女人都投入到战争中,说明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保卫国家而行动。 师:哦,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战争是残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三幅照片,直面战争的本来面目(全班看图片)。战争留给人们的似乎只有无尽的悲伤,但孙犁笔下的战争为什么透着一种美感?请大家思考,一会儿各抒己见。 对该教学实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节选),按要求答题。 这节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我准备分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林黛玉的句子,师生讨论;然后再找出贾府中其他人描述林黛玉的句子,师生讨论。第二,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片段。第三,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比较两篇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塑造人物方面的特点,学生讨论,小组汇报,展示个性化观点。第四,教师评价。总结,布置作业。 对该教学设计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阅读有关《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 今天上午教学《孔雀东南飞》,一位学生说:“刘兰芝和焦仲卿为什么非要死呢?怎么不状告焦母?”全班一片哗然。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利用这个问题引导大家讨论刘兰芝、焦仲卿的命运。学生有的说他们可以像司马相如、卓文君那样私奔.有的说将就过日子不也挺好的嘛……我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结论的可能性:(1)起诉焦母不可能,当时没有《婚姻法》。就是有,也会站在封建家长一方;(2)如果他们私奔,可以逃离本地,却逃不出那个社会;(3)如果他们屈从,人物形象不那么鲜明,情节也不那么动人,故事就缺乏悲剧色彩。最终,全班认识到:他们只有为了爱情“同归于尽”,化作鸳鸯鸟,才能体现对封建家长制扼杀忠贞爱情的批判。以及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对该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某版教科书中《再别康桥》有一道课后练习题“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康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体会诗人寄托在这个世界中的独特情感”,对该练习题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围绕“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深入研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教师安排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设计了《“悦读”学习自我评价表》(见下表),对该评价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