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以上 B.10~7 C.6~3 D.2~0 E.0以下
A.肌酐 B.凝血 C.血小板 D.心肌酶谱 E.病原学培养结果 F.肝功能
A.乙醚 B.氯胺酮 C.硫喷妥钠 D.γ-羟基丁酸 E.氟烷
A.停服地高辛,给氯化钾 B.停服地高辛,给苯妥英钠 C.继续服地高辛,加用阿托品 D.停用地高辛,给奎尼丁 E.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A.胃肠道分为3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分 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为1~3(空腹偏低,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为5~6,空肠pH为6~7,大肠pH为7~8 C.pH影响被动扩散的吸收 D.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 E.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
A.宜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B.半衰期短 C.主要经肝代谢消除 D.口服吸收完全 E.蛋白结合率高
A.正规胰岛素主要用于重症及抢救时 B.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病人用格列喹酮 C.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用于重型病人已摸清胰岛素剂量者 D.2型糖尿病有胰岛素抵抗者用曲格列酮 E.肝功能不全者选用二甲双胍
A.口服别嘌呤醇100mg,每日1次,渐增至100~200mg,每日3次 B.口服苯溴马隆50mg,每日1次,渐增至100mg,每日1次 C.口服:秋水仙碱片0.5mg,每小时1次,塞来昔布胶囊0.2g,每日2次,碳酸氢钠片1.0g,每日3次 D.口服酮洛芬50mg,每日4次 E.口服萘普生,初始剂量750mg,每日1次,后改为250mg,每日3次 F.肌内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0U G.口服丙磺舒0.25g,每日2次,渐增至0.50g,每日3次
A.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 B.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 C.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 D.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50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 E.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
A.给予恰当的药物 B.给予恰当的剂量 C.在恰当的时间给予 D.由恰当的医师应用 E.通过恰当的给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