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单纯间断缝合B.皮内缝合C.单纯连续缝合D.内“8”字缝合E.外“8”字缝合
A.拆除部分缝线引流 B.70%乙醇湿敷 C.2.5%聚维酮碘涂擦 D.10%鱼石脂软膏外敷 E.30%硫酸镁湿敷
A.0.02%呋喃西林湿敷 B.10%鱼石脂软膏外敷 C.70%乙醇湿敷 D.30%硫酸镁湿敷 E.拆线引流
A.包扎方向一般自上而下,由近及远离心进行 B.包扎肢体宜露出肢体末端 C.骨突处应垫以棉垫再包扎 D.包扎结束打结应在肢体外侧 E.起、止部位均需环绕2周
A.拆线时 B.出院时 C.当天下午 D.术后第3天 E.术后第4天
A.环形包扎 B.“8”字包扎法 C.回返行包扎法 D.螺旋反折形包扎法 E.螺旋形包扎法
A.两碗放于肢体的一侧,伤口位于两碗之间 B.两碗摆放于肢体的两侧 C.两碗均远离伤口,可放于床头柜上 D.两碗放于肢体的一侧,污物碗靠近伤口,清洁碗远离伤口 E.两碗放于肢体的一侧,清洁碗靠近伤口,污物碗远离伤口
A.所有开放性伤,都必须力争在6~8小时内清创缝合 B.超过12小时的伤口,一律作感染伤口处理,不予缝合 C.清创术是先将伤口冲净,然后再冲洗周围皮肤上的污垢 D.创口内的碎骨片应该除净 E.清创时要注意保护神经干和大血管
A.Ⅰ类甲级 B.Ⅰ类乙级 C.Ⅱ类乙级 D.Ⅱ类丙级 E.Ⅲ类甲级
A.污染伤口经过清创处理以后 B.消炎以后的伤口 C.无菌手术切口 D.伤后6~8小时内的伤口 E.引流以后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