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药物配伍后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 C.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药动学以及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D.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E.可通过改变贮存条件、调配次序,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调整pH或处方组成克服物理化学配伍禁忌
A.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B.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C.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D.改变尿液pH,有利于排泄 E.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说明以下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
A.水杨酸遇铁盐颜色变深 B.硫酸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产生沉淀 C.芳香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可使挥发油分离出来 D.维生素B与维生素C混合制成溶液时,维生素B效价显著降低 E.乌洛托品与酸性药物配伍产生甲醛
A.10例 B.30例 C.100例 D.300例 E.500例
A.酯类 B.酚类 C.烯醇类 D.酰胺类 E.巴比妥类
A.潜溶剂 B.增溶剂 C.絮凝剂 D.消泡剂 E.助溶剂
A.避光 B.驱氧 C.加入抗氧剂 D.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E.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
A.滴眼液应与泪液等渗 B.混悬型滴眼液用前应充分混匀 C.增大滴眼液的粘度,有利于提高药效 D.用于手术后的眼用制剂,必须保障无菌,应加入适量抑菌剂 E.为减小刺激性,滴眼液应使用缓冲液调节溶液的pH,使其在生理耐受范围
A.变色 B.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C.发生爆炸 D.产气 E.分解破坏,疗效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