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起搏频率 B.起搏脉宽 C.AV间期 D.感知功能 E.检测ST-T变化
A.起搏器系统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组成 B.脉冲发生器中有电池和负责各种功能的电路 C.电极导线分单极和双极 D.单极电极导线顶端电极为阳极 E.电极导线顶端的固定方式可为被动固定或主动固定
A.是植入起搏器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B.基础起搏频率通常设定在60~80次/分 C.上限频率通常设定在100~120次/分 D.起搏频率下降15%时,必须尽快更换起搏器 E.当自身心率快于起搏频率时,只出现自身心率
A.心肌纤维化不影响起搏阈值 B.负极比正极的起搏阈值高 C.心房起搏阈值一般应≤1.5V D.心室起搏阈值一般应≤5.0V E.高钾血症可使起搏阈值降低
A.通过改变A波和V波的灵敏度值,可改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B.感知过度时,心电图上出现短于起搏间期的间歇 C.调高感知灵敏度值(降低灵敏度),可消除感知过度现象 D.调低感知灵敏度值(提高灵敏度),可消除感知不良现象 E.感知T波,可通过调高感知灵敏度值来解决
A.根据病情调整起搏器工作参数 B.合理地程控起搏器工作模式 C.检测起搏器功能 D.诊断及处理心律失常 E.以上都是
A.植入的电极导线固定牢固,不易脱位 B.易于拔除 C.可选择性植入不同的位置 D.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扩大的患者需应用这种电极导线 E.起搏阈值比一般电极低
A.AV间期通常不能被程控调整 B.起搏器的输出电压通常设定为起搏阈值的2~3倍 C.感知电极的极性设定为单极时可减少外界电磁干扰 D.当起搏器输出电压固定时,脉宽越宽输出能量越小 E.通常将起搏设定为双极,感知设定为单极
A.起搏器感知功能丧失 B.起搏器起搏功能丧失 C.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同时丧失 D.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E.以上都不是
A.起搏频率下降10% B.磁铁频率下降10% C.脉冲幅度(电压)下降15%~20% D.电池内阻明显增大 E.脉宽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