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B.>4 C.<1 D.>1
A.4.88 B.4.16 C.1.22 D.2.12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A.地质雷达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探测深度一般在30m以内 B.地质雷达对空洞、水体等的反映不灵敏,因而在岩溶地区用得较少 C.红外探水法是基于岩体中地下水的富集程度和活动状况的差异而引起岩体红外辐射场的变化提出的 D.红外探水法是通过探测岩体红外辐射场强度的变化,判断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岩体含水程度,预报掌子面前方有无潜伏的含水体
A.60 B.50 C.40 D.30
A.滑动与塌落、弯曲与折断、松动脱落、变形与膨胀、岩爆 B.滑动与塌落、弯曲与折断、松动与膨胀、岩爆 C.滑动与塌落、弯曲与折断、脱落与膨胀、岩爆 D.滑动与塌落、弯曲与折断、松动与变形、岩爆
A.二,硬质岩和较软岩 B.三,硬质岩、中硬岩及软质岩 C.二,坚硬岩和软质岩 D.三,硬质岩、较软岩及软质岩
A.20、300、300 B.30、200、200 C.30、300、300 D.20、200、200
A.当结构面和洞壁切线方向平行或成锐角时,沿结构面易发生剪切破坏 B.当夹角接近正交时,一般不稳定 C.对于倾斜的岩层,层面与洞壁相切的部位易于失稳 D.对于层面水平的岩体,顶拱容易失稳,边墙比较稳定
A.只要洞室埋深不大,洞室围岩往往是稳定的 B.在坚硬岩石地区,应特别注意在构造带、岩脉、整合及不整合面形成风化带时对稳定的影响 C.对于软弱岩石,应特别注意风化后常出现的次生矿物等,它们改变了岩石原来的力学性质,破坏了组成矿物之间及岩块之间的联结力,从而严重削弱了岩体的稳定性 D.黏土岩、泥质页岩和易溶岩等遇水发生变化,会使围岩产生较大的变形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