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间期逐渐缩短直到P波受阻,QnS波群脱落 B.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振幅不等的畸形波,频率360次/分,QRS波正常,律绝对不规则 C.P-P间期显著延长,长间歇与正常P-P无倍数关系 D.P-P间期显著延长,长间歇与正常P-P成倍数关系 E.QRS波正常,频率190次/分,其前有固定关系P波,P-P间期为0.16秒
A.V1、V2导联呈,rsR图形 B.V5、V6导联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C.ORS时限≥0.12秒 D.ORS时限≤0.12秒 E.V5、V6导联R波变大顶部有切迹
A.逸搏及逸搏性心律 B.窦性心动过缓 C.心房颤动 D.室性早搏 E.预激症候群
A.房室结 B.结间束 C.左右束支 D.浦肯野纤维 E.希氏束
A.房早 B.室早 C.室性并行心律 D.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E.交界区早搏
A.奎尼丁 B.胺碘酮 C.普萘洛尔 D.普罗帕酮 E.硫氮革酮
A.利多卡因 B.心痛定 C.胺碘酮 D.心得安 E.异丙肾上腺素
A.PR间期<0.12秒,P波不正常 B.QRS波群宽度>0,11秒 C.QRS波起始部粗钝 D.继发$T-T改变 E.以上都不是
A.持续性心房颤动不能自发转复窦性心律的应至少给予患者一次复律机会 B.48小时内新发生者,应尽快复律,无须抗凝 C.经转复及维持治疗均无效,心房颤动持续时间1年以上者,治疗目的为控制心室率,预防心力衰竭 D.对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应在有效抗凝治疗后再复律 E.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应首选普罗帕酮控制心室率,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A.用毛花苷C静脉推注 B.普罗帕酮静脉推注 C.胺碘酮静脉推注 D.可予食管调搏行超速抑制 E.必要时可用100~150W直流电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