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49年10月,新中国税收制度建立起来 B.我国1958年统一了农业税法,农业税是我国修改最少、执行时间最长的一部单行税法 C.2004年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是依法行政的总章程,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的出台,体现我国的税收救济法建设不断走向完善
A.税收协定具有高于国内税法的效力 B.税收协定不能干预有关国家自主制定或调整、修改税法 C.税收协定不能限制有关国家对跨国投资者提供更为优惠的税收待遇 D.税收协定的缔结在税收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多边税收协定 E.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税收情报交换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C.《税务部门规章制定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A.因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造成少缴税款,通常追征期为3年,且还要追征滞纳金 B.对于骗税行为的,追征期为10年 C.因税务机关本身责任造成少缴税款,追征期为3年,且不加收滞纳金 D.因技术上的原因或计算上的错误,造成纳税人多缴或者税务机关多征的税款,属于退税制度规定的退税情况之一。 E.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地追征偷税、抗税的税款、滞纳金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所骗取的税款
A.税收执法监督的主体是税务机关 B.税收执法监督的主体是纳税单位和个人 C.税收执法监督的对象是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税收执法监督的内容是外部税收行政行为 E.税收执法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A.税收饶让不是一种独立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它只是抵免法的附加 B.当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发生冲突时,必须修改国内税法的某些征收管理办法 C.各国在谈判签订国际税收协定后,双方或多方仍有制定和修改国内税法的自主权 D.国际税收协定的签订可以限制有关国家对跨国投资者提供更为优惠的税收待遇 E.国际避税地通常是指不课征消费税或增值税等间接税,或税率远低于国际一般负担水平,可以进行国际逃税和避税活动的国家和地区
A.税款征收 B.纳税申报 C.税收稽查 D.税务登记
A.春秋战国时期实行了“商鞅变法” B.东汉实行了“租庸调制” C.唐朝中期实行了“两税法” D.明朝实行了“一条鞭法” E.清朝建国初期新开征了海关税
A.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 B.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 C.税务机关自行确定生效时间 D.税法公布后授权地方政府自行决定生效日期 E.省级税务机关和省政府协商确定日期
A.掌握税收司法概念的核心在于:谁能够行使国家司法权处理涉税案件 B.司法审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仅局限于合法性审查 C.非行政执法行为或者税务机关的人事任免均属于税收执法监督的监督范围 D.税收司法的中性要求法院坚持“不告不理”。 E.在我国税法体系中,税收法律实施细则和绝大多数税种,都是以税务规章的形式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