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章节练习(2019.04.24)
问答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答案:
(1)主张:教育救国。积极意义:通过发展教育来启迪民智,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以此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50年代推动西欧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多种因素。并概括同一时期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对西欧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启示。
答案:
(1)多种因素: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资产阶级统治;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罗斯...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许多救国救民的主张。简述魏源、洪秀全、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的主要救国主张并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
答案:
主张: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设想建立一个“...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简述西方近代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
其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基本内容: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批判专制主义及教权主义,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影...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能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答案: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有限,缺乏革新生产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代表当时手...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的内容,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答案:
(1)主要依据:血缘关系。西周实行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2)傅畅“至于上品”的原因是身为中正官...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2)归纳材料二的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
答案:
(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功绩: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春秋繁露》《朱子语类》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春秋繁露》利用“君...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唐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是“坊”“市”分离、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严格...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答案:
首先,“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民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