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主体 B.内容 C.法律事实 D.客体
A.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也就谈不上行为能力 B.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不包括人格利益 C.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D.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
A.人格利益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B.人的行为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C.事件作为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D.创作行为属于法律行为
A.按照法律规范为主体提供行为模式的方式进行区分,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B.按照法律规范是否允许当事人进行自主调整以及按照自己的意愿设定权利和义务的标准进行区分,法律规范可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C.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进行区分,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D.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具体内容则由有关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范,是委任性规范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D.《选举法》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B.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C.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D.根据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A.公民的尊严 B.小说《花千骨》 C.运输行为 D.毛绒玩具
A.2013年10月7日,强台风“菲特”登陆我国福建 B.2014年2月11日,刘某死亡 C.2014年4月5日,王某与宋某发生口角后,将宋某打成轻微伤 D.2014年2月14日,李某团购了一张电影票
A.人的出生 B.自然灾害 C.时间的经过 D.侵权行为
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部分修改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 B.除最高人民法院外,其他国家机关无权解释法律 C.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人民政府就地方性事务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D.部门规章可以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