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相对密度 B.pH值 C.含砂率 D.黏度
A.单桩水平极限荷载统计值除以安全系数2 B.单桩水平极限荷载统计值除以安全系数3 C.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0.75倍 D.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0.85倍
A.锤击或振动沉管灌注桩 B.冲击成孔灌注桩 C.顶钻孔打入预制桩 D.钻孔灌注桩
A.岩溶地区岩层埋深较浅时,宜采用钻、冲孔桩 B.膨胀土地基中的桩基,宜采用挤土桩消除土的膨胀性 C.湿陷性黄土中的桩基,应考虑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折减 D.填方场地中的桩基,宜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A.1.0--1.2 B.1.2--1.5 C.1.5~1.8 D.1.8~2.0
A.桩顶最大竖向力 B.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最大竖向力 C.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D.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
A.设计桩长 B.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C.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 D.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
A.中性点深度随桩的沉降增大而自上移动 B.中性点截面以下桩身轴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中性点处桩与土没有相对位移 D.中性点位置仅取决于桩顶荷载
A.桩基沉降计算应采用荷载的准永久组合,桩基水平位移计算应采用荷载的准永久组合 B.确定桩基桩身结构时应采用荷载的基本组合 C.确定桩基桩数时应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 D.对桩基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A.0.65% B.0.75% C.0.85% D.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