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 B.0.7 C.0.9 D.1.1
A.保护导体的连接应为焊接 B.在保护导体中不应串入开关器件 C.器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不应用于构成其他设备保护导体的一部分 D.保护导体对机械、化学或电化学损伤应有适当的防护性能
A.足够坚固或有附加的机械保护 B.接地电阻值符合电气装置保护上和功能上的要求,并要求长期有效 C.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由于电蚀作用而引起对其他金属部分的危害 D.能承受接地故障电流和对地泄漏电流,特别是能承受热、热的机械应力和电的机械应力而无危险
A.触及不到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电杆 B.伸臂范围以外的架空线绝缘子的支撑物 C.装有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时 D.因尺寸小或因其位置不会被抓住或不会与人身有效接触,且与保护导体连接很困难或连接不可靠时
A.TN-S B.TN-C C.TN-C-S D.TT
A.20 B.25 C.30 D.40
A.圆钢、角钢或钢管 B.征得供水部门同意的金属水管系统 C.非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 D.征得电缆部门同意的铅质包皮和其他金属外皮电缆
A.金属水管、燃气或可燃液体金属管 B.正常使用中承受机械应力的结构部分、支撑线 C.柔性或可挠金属导管、柔性金属部件 D.电缆托盘和梯架
A.接触电位差与接地故障电流的比值 B.系统相线对地标称电压与接地故障电流的比值 C.接地装置对地电位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D.接地装置对地电位与接地故障电流的比值
A.TN-S B.TN-C-S C.TT D.T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