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建设阶段 B.生产运行阶段 C.生产运行初期阶段 D.服务期满后阶段
A.地下水水质变化 B.地下水水量变化 C.地下水水位变化 D.地下水影响范围
A.天然劣质水分布状况以及引发的地方性氟病的调查和分析 B.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区域性水位下降的调查和分析 C.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分析 D.土壤次生盐渍化调查和分析
A.准备阶段 B.预测评价阶段 C.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D.报告编写阶段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A.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合理性 B.可能出现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类型、性质 C.可能出现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影响的范围、特征和程度 D.水质能否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A.一级项目,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点/层 B.二级项目,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点/层 C.三级项目,项目场地上游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1个点/层,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点/层 D.三级项目,评价区面积大于50km2时,每增加30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A.叠图法 B.指数法 C.网络法 D.矩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