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了解控制活动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考虑一项控制活动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活动,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 B.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主要是评价控制的设计而不是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 C.注册会计师了解内部控制后,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不仅要确定设计是否合理而且要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D.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
A.控制环境 B.错报风险的性质 C.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 D.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A.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 B.控制测试与细节测试的目的不同,但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实现双重目的 C.如果拟信赖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信赖以前审计获取的证据 D.对于一项自动化应用控制,一旦确定被审计单位正在执行该项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须扩大控制测试的范围
A.仓库管理员根据经批准的发货单办理出库 B.信息技术部根据人事部提供的员工岗位职责表在系统中设定用户权限 C.采购部对新增供应商执行背景调查 D.财务人员每月月末与客户对账,并调查差异
A.审计程序与特定风险的相关性 B.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 C.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D.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A.经营风险可能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 B.所有经营风险都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相关 C.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 D.经营风险可能对某些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产生重大而且直接的影响
A.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 B.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 C.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对此,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D.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对识别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予以汇总和评估,以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A.被审计单位执行控制的频率 B.控制的预期偏差 C.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序 D.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
A.实质性程序应当在控制测试完成后实施 B.应对舞弊风险的实质性程序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实施 C.针对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应当在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实施 D.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安排受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