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B.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C.可获得信息是否经过审计 D.与可获得信息相关的控制
A.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执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程序 B.对小型企业财务报表执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程序 C.如果有充分证据表明函证很可能无效,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程序 D.如果在收入确认方面不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程序
A.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B.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C.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D.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可预期关系
A.对由于地址不详导致询证函退回的应收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B.对函证结果相符的应收款项,仍应进一步检查计提坏账准备 C.对回函金额与函证金额不一致的应收款项,根据回函金额调整应收款项 D.回函结果不符事项表明存在错报
A.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B.注册会计师无需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实施分析程序 C.细节测试比实质性分析程序更能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D.用于总体复核的分析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那些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变化
A.如果未能得到被询证者的回应,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B.如果取得积极式询证函回函是必要程序,则替代程序不能提供所需要的审计证据 C.如果在合理时间内未收到回函,应当再次向被询证者寄发询证函 D.如果积极式函证未获取回函,应当确定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A.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矛盾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采用外部证据 B.审计证据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或业务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 C.注册会计师无需鉴定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的真伪 D.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的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A.审计证据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或业务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 B.审计证据包括从公开渠道获取的与管理层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C.审计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聘请的专家编制的信息 D.信息的缺乏本身不构成审计证据
A.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分析程序,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 B.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分析程序,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 C.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的目的 D.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是为了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