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刑罚执行期问的数罪,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或再犯新罪而构成的数罪 B.继续犯必须是出于一个罪过,且不论其持续时间的长短,都应以一罪论处 C.惯犯必须以现行行为已构成犯罪为前提 D.对于连续犯和对于继续犯的追诉期限相同,都是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E.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以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加重处罚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A.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会受到行为的手段、方法以及时间地点的影响 B.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的社会危害性等同 C.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具有统一性 D.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没有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 E.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只要具备其一,就构成犯罪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可能同时成立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E.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A.连续犯 B.继续犯 C.惯犯 D.吸收犯
A.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物质体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则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主体 B.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除非《刑法》有特别规定,一般不决定犯罪性质 C.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 D.所有的犯罪都会侵害犯罪对象,但不一定侵害犯罪客体 E.直接客体是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直接客体有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之分
A.共同过失犯罪 B.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 C.同时犯 D.先后故意实施的相关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 E.事前有通谋的窝藏行为
A.对一切人的犯罪都应平等地适用刑法 B.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C.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禁止类推适用 E.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A.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解释 B.最高人民法院就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C.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D.著名刑法学者对刑法所作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