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吸氧 B.使病人处于头低足高位,喉镜明视下吸除口咽喉呕吐物 C.加快输液 D.使用止吐药 E.使用催吐药
A.吸入麻醉药的脑组织/血分配系数 B.肺泡通气量 C.脑血流量 D.吸入麻醉药的血/气分配系数 E.吸入麻醉药浓度
A.对组织有一定刺激性,对神经无损害 B.作用出现迅速、消退迅速、作用时间短 C.可逆性好,作用消退后,不遗留麻木感和运动障碍 D.作用起效慢,药物半衰期长 E.难溶于水,可耐高压消毒,而不被破坏
A.常规快诱导 B.置入口咽通气道 C.清醒、表面麻醉下慢诱导 D.全凭吸入诱导 E.诱导后不气管插管
A.依托咪酯起效较慢,病人需2~3次臂-脑循环方能入睡 B.临床常用诱导剂量为0.85~1.0mg/kg C.心血管系统稳定是依托咪酯的突出优点 D.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E.理论上依托咪酯不增强琥珀胆碱的作用
A.用琥珀胆碱后出现肌强直,没有正常时的肌束收缩和麻痹 B.肌强直先开始于颌肌后发展至全身 C.心动过速与心律失常 D.血压升高,碱石灰过热 E.皮肤斑状潮红并迅速转为发绀,术野血色变暗
A.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膜 B.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硬膜外腔、黄韧带、硬膜下腔、硬膜 C.皮肤、皮下组织、黄韧带、棘上韧带、硬膜外腔、棘间韧带、硬膜 D.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硬膜外腔、黄韧带、硬膜 E.皮肤、皮下组织、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硬膜、黄韧带、硬膜外腔
A.全麻药与乙酰胆碱M受体作用的结果 B.全麻药与GABA受体作用的结果 C.全麻药与门冬氨酸受体作用的结果 D.全麻药与多巴胺受体作用的结果 E.全麻药与去甲肾上腺素(NA.受体作用的结果
A.突触是全麻药作用的重要靶位 B.抑制兴奋性突触传递是全身麻醉的基本原理 C.多突触通路比单突触通路更易被全麻药阻滞 D.抑制多突触通路是导致全身麻醉重要机制 E.全麻药对抑制性突触也有抑制作用
A.200mg B.400mg C.250mg D.300mg E.35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