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利多卡因 B.布比卡因 C.罗哌卡因 D.普鲁卡因 E.甲哌卡因
A.1799年 B.1842年 C.1846年 D.1884年 E.1905年
A.1:40000 B.1:80000 C.1:200000 D.1:300000 E.1:400000
A.普鲁卡因 B.利多卡因 C.丁卡因 D.甲哌卡因 E.布比卡因
A.羰基化合物 B.苯胺化合物 C.对氨基化合物 D.氨基化合物 E.羟基化合物
A.舌唇麻木 B.头晕耳鸣 C.视力模糊,注视困难 D.惊厥 E.呼吸停止
A.普鲁卡因1000mg B.丁卡因60mg C.布比卡因150mg D.利多卡因400mg E.邦妥卡因150mg
A.常用的局麻药没有组织毒性 B.当利多卡因血内浓度为50~100μg/ml时,可出现剂量相关性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 C.1%利多卡因溶液的毒性与1%普鲁卡因溶液相似 D.2%利多卡因溶液的毒性比2%普鲁卡因溶液大1倍 E.大于数倍于局麻药最低麻醉浓度是方产生神经毒性
A.较多见 B.可能与IgM有关 C.酯类较酰胺类多见 D.同类型的局麻药可能出现交叉性变态反应 E.做过敏实验可完全避免变态反应
A.受体部位学说 B.闸门控制学说 C.表面电荷学说 D.膜膨胀学说 E.钙离子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