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μg B.2μg C.3μg D.4μg E.5μg
A.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 B.生物素酰肼 C.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 D.光生物素 E.荧光素
A.白蛋白 B.球蛋白 C.铜蓝蛋白 D.C反应蛋白 E.血红蛋白
A.BCNHS B.BCHZ C.BHZ D.光生物素 E.生物素脱氧核苷三磷酸
A.10-10 B.10-11 C.10-20 D.10-21 E.10-31
A.1~3 B.2~4 C.3~5 D.2:1 E.1:2
A.ABC B.LAB C.BAB D.直接法BAS E.间接法BAS
A.生物素、亲和素间结合具高度专一性和亲和力 B.适用于多种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C.BAS虽能提高方法的灵敏度,但相应也可增加非特异性 D.生物素、亲和素的结合不易受酸碱条件的干扰 E.亲合素的四个生物素部位可同时结合多价性的生物素化衍生物
A.噻吩环 B.咪唑酮环 C.咪唑酮环戊酸侧链的末端羧基 D.噻吩环戊酸侧链的末端羧基 E.马来酰亚胺
A.用于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 B.用同源肽构建的四聚体可监测树突细胞疫苗疗效 C.反映机体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群,精确反映机体的保护性免疫状态 D.可通过对抗原特异性CTL表型、功能等分析,帮助阐明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 E.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原特异性CTL的检测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