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稳态的达峰时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 B.稳态的达峰时大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 C.通常以达坪分数为标准计算蓄积系数 D.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仅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 F.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
A.5%~10% B.10%~20% C.20%~30% D.30%~40% E.40%~50% F.50%~60%
A.头孢呋辛 B.吲哚美辛 C.芬维A胺 D.保泰松 E.甲基多巴 F.卡托普利
A.3~4小时 B.4~6小时 C.6~8小时 D.8~9小时 E.9~10小时 F.10~12小时
A.普萘洛尔 B.利福平 C.阿司匹林 D.西咪替丁 E.环丙沙星 F.保泰松
A.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 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E.溶液剂>胶囊剂>混悬剂>片剂>包衣片 F.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A.每个时间点不少于3只动物 B.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被测定药物半衰期的3倍以上 C.若药物半衰期未知,采样时间至少持续至血药浓度为峰浓度的1/10~1/20 D.完整的药-时曲线应兼顾药物的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 E.至少应设置高、中、低3个剂量组 F.给药途径和方式尽可能与临床用药一致
A.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B.药物酸度系数(pKA. C.胃排空速率 D.胃肠道蠕动 E.食物中脂肪量 F.药物在胃肠道中的代谢 G.药物分配系数
A.首次300mg,以后每6小时给药300mg B.首次300mg,以后每8小时给药300mg C.首次600mg,以后每6小时给药300mg D.首次600mg,以后每8小时给药300mg E.首次600mg,以后每8小时给药600mg
A.维生素C B.非诺洛芬 C.卡托普利 D.阿司匹林 E.齐多夫定 F.更昔洛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