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窦房结恢复时间 B.诱发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C.房室结前传文氏点 D.窦房传导时间 E.窦房结不应期
A.魏登斯基现象 B.裂隙现象 C.文氏现象 D.房室结双径路现象 E.超常传导
A.进入房室结的文氏点 B.进入旁路有效不应期 C.进入心房有效不应期 D.进入房室结有效不应期 E.进入旁路的2:1阻滞点
A.窦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心房扑动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性心动过速
A.正负双向,振幅最高 B.直立 C.倒置 D.振幅最低 E.正负双向,振幅最低
A.130次/分 B.140次/分 C.150次/分 D.160次/分 E.170次/分
A.S1S2刺激,联律间期缩短10ms,S2R间期突然延长≥60ms B.S1S1刺激可见两种S1R1间期,且两者之差≥60ms C.S1S2刺激出现S1R间期文氏延长现象,延长量≥60ms D.电生理刺激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E.以上都是
A.≥30ms B.≥40ms C.≥50ms D.≥60ms E.≥70ms
A.心房上区 B.心房区 C.心房下区(过渡区) D.心室区 E.窦房结所在部位
A.窦房结周围干扰区 B.窦房结内干扰区 C.窦房折返区 D.窦房结有效不应期 E.心房有效不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