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01mm B.±0.01mm C.±0.1mm D.±1.0mm
A.Ⅰ类桩 B.Ⅱ类桩 C.Ⅲ类桩 D.Ⅳ类桩
A.清基情况 B.回填料铺设情况 C.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方向,接缝搭接长度等 D.承载力
A.竖向布置孔隙水压力监测点时监测点,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宜为2~5m,数量不宜少于3个 B.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竖向布置,监测点视具体情况确定 C.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 D.水位观测点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0.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A.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B.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的桩基 C.产生挤土效应的挤土群桩 D.非挤土群桩
A.视准线法 B.测边角法 C.激光准直法 D.前方交汇法
A.工程概况 B.监测的内容及项目 C.监测的方法及精度 D.监测总结报告
A.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取值 B.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 C.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除以分项系数 D.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平均值的一半取值
A.在布置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时,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的基准点 B.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 C.对同一监测项目,可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 D.同一项目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A.地基沉降量 B.地基沉降速度 C.基础相对弯曲 D.建筑物主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