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E.2倍以上
A.频率为0.1~1.0Hz,刺激间隔为0.2ms B.用于粗略判断程度较深的神经肌肉阻滞 C.能够区分神经,肌肉阻滞的性质 D.用于判断呼吸抑制的原因是中枢性或外周性 E.敏感性较差
A.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低于成人 B.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高于成人 C.不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影响 D.不适宜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E.上述均不正确
A.为四次一组的超强刺激,频率为2Hz B.能区别神经、肌肉阻滞的性质 C.第四次反应消失应有效占据80%~90%的突触后膜受体 D.不能用于鉴定去极化阻滞向脱敏阻滞转变 E.TOF比恢复至0.9,亦不能认为肌松作用已完全恢复
A.呼吸性酸中毒可增强神经肌肉接点的阻滞效应 B.呼吸性碱中毒可加速神经肌肉接点阻滞的恢复 C.PC0上升可增强加拉碘铵阻滞作用 D.PC0上升可轻度增强琥珀胆碱的阻滞效应 E.以上全部正确
A.毒扁豆碱 B.新斯的明 C.依酚氯铵 D.阿托品 E.加兰他敏
A.泮库溴铵 B.阿曲库铵 C.加拉碘铵 D.维库溴铵 E.罗库澳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