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以毒攻毒"要求患者故意保持或"加重"症状行为 B.让家庭成员互换患者角色 C.故意淡化诊断的重要性,淡化患者角色 D.对当前患者症状及系统从积极方面重新描述 E.说服家庭成员接受每个人都是患者,不仅仅是其中某一个
A.家庭处于生活周期中的位置 B.每个家庭成员对"问题"的看法和定义 C.强调家庭中谁是患者 D.家庭当前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E.家庭成员在原家庭中的地位与体验
A.不与父母生活一起的独身患者 B.重性的精神病发作期 C.非家庭系统内部产生的冲突和问题 D.夫妻与婚姻冲突 E.偏执性人格障碍
A.循环提问 B.去诊断,去"标签" C.前馈提问 D.积极赋义 E.差异性提问
A.记秘密红账 B.悖论(反常)干预 C.角色互换练习 D."厌恶"技术 E.单、双日作业
A."第一控制论"阶段对应的是60年代及70年代的结构式或策略式 B."第二控制论"阶段对应的是80年代发展出的观察一个系统的理论 C.阿德勒和荣格的著作中记录了他们对患者家庭进行家庭治疗的大量案例 D.混沌理论、自我组织概念和激进构成主义对系统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产生巨大影响 E.精神分析治疗与系统理论和控制论结合被更广泛地运用到家庭治疗中
A.家庭治疗是促进个体和家庭系统功能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 B.一个家庭内部及家庭与外界之间均会发生各种交互作用,应将家庭看作一个系统,一个干预单位 C.个体的异常心理及行为亦是社会现象,受到人际系统内互动模式的影响 D.家庭治疗不同流派、分支之间界限森严,亦不能和其他个体治疗相互转换应用 E.家庭治疗受系统论、控制论的影响而发展起来
A.在20世纪中叶,家庭治疗的研究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领域出现 B.弗洛伊德提出并在临床中实践家庭治疗 C.精神分析理论没有应用到家庭问题的治疗中 D.50年代末,关于交流和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已发展完备 E.80年代初,家庭治疗才被视为一种理解精神疾病根源及其治疗的新道路
A.个人 B.团体 C.核心家庭 D.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家庭 E.存在性虐待或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家庭
A.家庭由独立的互不关联的个体和子系统组织在一起 B.家庭内部以血缘、婚姻、家族文化的代际传递、行为反馈等复杂的方式自我组织起来并持续发展的开放系统 C.家庭内部发生交互作用,而与外界之间保持相对独立 D.个体异常心理仅仅发生于个体内部,并不受人际系统内互动模式的影响 E.家庭治疗是将家庭内部每一个成员都看成是患者来进行个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