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头孢呋辛 B.吲哚美辛 C.芬维A胺 D.保泰松 E.甲基多巴 F.卡托普利
A.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 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E.溶液剂>胶囊剂>混悬剂>片剂>包衣片 F.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A.群体药动学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因素描述个体间的药动学差异 B.固定效应指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C.随机效应包括个体间和个体自身变异 D.个体自身变异是指研究人员、实验方法及患者自身随时间的变异及模型误差等 E.个体间变异用ε表示,其方差为σ2
A.每个患者一般取2~4点 B.病例数一般不少于50例 C.非稳态时取点大体均匀分布在给药间隔内,群体中个体的取样时间应随机分布 D.稳态时分为稳态谷浓度、峰浓度、平均稳态浓度3种方式 E.数据收集时无需分组
A.维生素C B.非诺洛芬 C.卡托普利 D.阿司匹林 E.齐多夫定 F.更昔洛韦
A.500mg B.600mg C.750mg D.900mg E.1000mg F.1500mg
A.3~4小时 B.4~6小时 C.6~8小时 D.8~9小时 E.9~10小时 F.10~12小时
A.泡腾片 B.口含片 C.舌下片 D.肠溶片 E.分散片
A.多剂量给药,经6个药物消除半衰期(t1/2)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B.单剂量给药,经6个t1/2可完成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 C.中速处置类药物,为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可按t1/2给药,首次给予负荷剂量 D.t1/2短且治疗窗较宽的药物,可适当加大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 E.t1/2短且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可静脉滴注1/2t F.t1/2长的药物可适当缩短给药间隔、多次分量给药
A.单室模型 B.双室模型 C.静脉注射给药 D.等剂量、等间隔 E.血管内给药 F.静脉滴注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