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或<100×10/L B.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对照3s以上 C.纤维蛋白原<1.5g/L D.优球蛋白120min E.3P试验阳性
A.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B.抗体与血小板内含物结合 C.抗体与血小板膜结合 D.巨噬细胞吞噬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 E.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结合后,暴露Fc段的结合位点并激活补体
A.在该试验中,加入过量的凝血酶,使其与受检者血浆中的抗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 B.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带有对硝基苯胺(PNA.显色基团的发色底物S-2238 C.裂解出的PNA呈颜色变化 D.剩余的凝血酶越多,裂解产生的PNA越多,显色越深 E.显色越深,表明抗凝血酶活性越低
A.Ⅻa B.PK C.u-PA D.t-PA E.PAI
A.球形红细胞增多 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 C.靶形红细胞增多 D.破碎红细胞增多 E.小红细胞增多
A.急性化脓性感染 B.心肌梗死 C.高纤维蛋白原 D.血栓性疾病 E.血小板减少症
A.ITP B.血友病 C.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D.DIC E.Evans综合征
A.APTT延长 B.FⅤⅢ缺乏 C.多幼年发病 D.女性传递,男性发病 E.多见皮肤、黏膜出血
A.血栓性疾病 B.糖尿病 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D.血小板无力症 E.肾小球肾炎
A.凝血酶时间(TT)测定是体外提供凝血酶 B.纤维蛋白原量或质有异常可使TT延长 C.若循环抗凝血酶类物质存在,TT延长 D.甲苯胺蓝可中和肝素和肝素类抗凝物质 E.若TT时间延长被甲苯胺蓝纠正,不能确定存在肝素或类肝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