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受试者为男性,例数为18~24人,年龄在18~40周岁 B.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间隔大于药物7~10个半衰期 C.采样总点数不少于12个点,即峰前部至少取4个点,峰后部取6个或6个以上的点 D.采样时间持续3~5个半衰期或C的1/10~1/20 E.参比制剂首选批准上市或质量好的静脉注射制剂或其他剂型,服药剂量可与临床用药剂量不一致
A.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B.与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C.乙酰化结合反应 D.甲基化结合反应 E.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A.全血 B.10%葡萄糖溶液 C.右旋糖酐 D.5%碳酸氢钠 E.平衡液
A.庆大霉素 B.万古霉素 C.头孢噻吩 D.阿奇霉素 E.林可霉素
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C.膜孔滤过D.胞饮E.易化扩散
A.青霉素类药物遇碱分解,所以不能将其加入碱性输液中滴注 B.青霉素类药物属时间依赖型杀菌药,故宜在一天内多次给药 C.阿莫西林胶囊仅用于口服,因此不需要做 D.氨苄西林具有广谱抗菌性质,对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有效 E.青霉素钾大量静脉滴注易引起高血钾症,肌肉注射则可产生局部疼痛
A.灰黄霉素、制霉菌素 B.酮康唑、氟康唑 C.伊曲康、氟胞嘧啶 D.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 E.异烟肼、利福平
A.溴隐亭 B.卡比多巴 C.苄丝肼 D.苯海索 E.石杉碱甲
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 B.既有副作用,又有不良反应 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 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 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抗菌药物 C.应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来选择用药 D.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口服给药,治疗无效再转为静脉给药 E.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