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常见于青少年,皮损常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B.皮损为针尖到粟粒大小与毛孔一致的坚硬丘疹,顶端有淡褐色角栓 C.皮损对称,好发于大腿内侧 D.一般无红斑
A.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B.分离分析 C.连锁分析 D.突变筛查
A.角蛋白1基因 B.角蛋白5基因 C.角蛋白10基因 D.角蛋白14基因
A.角蛋白1基因 B.角蛋白10基因 C.谷氨酰胺转移酶1基因 D.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
A.板层素5基因 B.BPAG2基因 C.Ⅶ型胶原基因 D.整合素基因
A.皮肤受到轻微摩擦或碰后出现小疱及血疱 B.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C.皮损预后可形成瘢痕,出现粟丘疹 D.尤易发生于肢端及四肢关节伸侧
A.仅见于男性,女性仅为携带者 B.皮损往往遍布全身,面、颈部亦常受累 C.掌趾无角化过度 D.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在家系中的传递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和性连锁遗传。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C.典型皮损为掌跖部直径2~1Omm角化性丘疹 D.多伴手足多汗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