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观察指标超出了正常值范围可认定产生了毒效应 B.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可定有毒效应存在 C.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存在,则更有利于做出判断和认定 D.敏感的毒效应指标一般发生在较高剂量组 E.毒效应的敏感指标可提供研究中毒机制的线索
A.鼠伤寒沙门菌 B.大肠埃希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结核杆菌 E.真菌
A.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 B.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 C.流行病学调查,剂量—反应关系,动物致癌试验 D.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 E.恶性转化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
A.环境毒理学3~6个月 B.食品毒理学90天喂养 C.工业毒理学1~3个月 D.食品毒理学3~6个月 E.以上都对
A.选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两个种属,雌雄各半 B.仅啮齿类动物,雌雄各半 C.仅非啮齿类动物,雌雄各半 D.仅非啮齿类动物,一个性别即可 E.选择哺乳动物,一个性别即可
A.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试验 B.包括体细胞和性细胞的试验 C.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D.包括多个遗传学终点的试验 E.在反映同一遗传学终点的多种试验中应尽可能选择体外试验
A.小鼠0.2~0.5 B.大鼠1.0~2.0 C.豚鼠1.0~5.0 D.家兔3.0~10 E.以上都是
A.移码突变 B.颠换 C.转换 D.错义突变 E.无义突变
A.孕0~5天 B.孕5~10天 C.孕6~15天 D.孕16~20天 E.孕0~20天
A.其不以致突变为观察终点,可以弥补以致突变试验来筛查化学致癌物的不足 B.试验的观察终点是恶性变的细胞 C.可检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D.可检出遗传毒性非致癌物 E.可应用于细胞转化试验的细胞有:原代细胞、细胞系和病毒感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