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维的奥妙章节练习(2018.01.17)

来源:考试资料网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的环境污染治理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方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践过程。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了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9月13日原则通过,同日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生态文明,还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新修改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
材料二福建泉州成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也是文化部公布的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置身历史与全球的坐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泉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市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有31处,其中泉州南音、提线木偶等四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非遗”项目的城市。为推动文化建设发展,近年来,我市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兴市战略,软硬件设施日臻完善,与此同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多年来,泉州连续举办了7届“海丝文化节”、4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世界闽南文化节”、7届“闽台对渡文化节”、10届“国际南音大会唱”、3届“国际木偶节”、2届“郑成功文化节”、22届南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五祖拳比赛、20届元宵灯会等等。

参考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行使了立法权。全国人大通过两部法律体现了这一点。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

问答题

材料一:“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美丽中国”。
材料二: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以下历程: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判断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参考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或者任意两个意识活动的特点都可得2分)(2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

问答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开展,将是深入影响21世纪人类开展的两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带有客观规律性。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一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直接带来社会需求的扩大,不仅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需不振,内需不旺,经济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中央高层一个重要选择。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进程中,既要注重城镇化的表面特征,又要着力提升城镇发展的内在气质;既要看到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又要面对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系列问题;既要与城镇自身区域内经济发展相衔接,又要与外部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高层之所以做出推出城镇化,是与城镇化的作用...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